数据|为人脸数据打补丁 政企共担责

_原题为 为人脸数据打补丁 政企共担责
毕舸 财经专栏作家
一向语出惊人的企业家惹上了麻烦 。 9月12日 , 该企业家在演讲中提到 , 曾帮助旷视科技找到包括美图和蚂蚁金服等合作伙伴 , 拿到人脸数据 。 随后 , 其通过微博道歉 , 表示发言口误 。
之所以引发热议 , 在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面趋多 。 一项新技术不断深入国人日常工作生活 , 必然会带来相关数据汇总量的急剧上升 。 公众担心的是 , 自己的“脸”会被不法分子用于歧途 。
毕竟 , 当人脸识别指向金融等服务 , 也就和个人资金安全、身份信息等紧密挂钩 。 此类数据一旦被泄露或者用于非正当途径 , 不仅会给公众带来财产以及其他方面的安全隐患 , 也会引发系统性的金融及社会风险 。
有鉴于此 , 对于人脸识别背后的公民隐私及权益保障 , 需要引发各方重视及投入 。 人脸数据已是大数据技术推广所带来的成果之一 , 只不过相对于其他数据 , 人脸是更为特殊的生物特征数据 。 若人脸数据进入商用领域 , 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 , 背着用户将其用于不可知方面 , 危害性无可估量 。
但人脸技术被滥用的问题早已出现 。 之前在微信朋友圈流行的换脸APP“ZAO” , 就是以“AI换脸”获得部分年轻用户追捧 , 随后因该技术可能引发用户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 才被屏蔽链接分享 。
这暴露的是企业乃至用户对人脸数据保护意识淡漠 。
与此同时 , 人脸识别的产业化正在加速 。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人脸识别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 , 2018年我国人脸识别市场规模约为27.6亿元 , 预计未来五年市场规模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 , 到2024年市场规模达到100亿元左右 。
这意味着 , 人脸识别相关技术商用已形成可观的新兴市场 。 若始终缺乏有效的制度规范 , 可能出现企业获取及使用客户人脸数据边界不清、公众人脸隐私保护长期空白等严重后果 。
因此 , 尽快对此打上监管“补丁”是当务之急 。 网信办表示 , 已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互联网信息服务安全评估规定 ,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等法规、标准 , 制定网络生态治理规范等法规、标准 , 指导、督促、监管上线的新技术、新应用 。
人脸数据的保护应等同于其他数据保护 。 未经用户知情及授权不得获取 , 企业不得强制用户让渡人脸识别技术才能使用 , 企业应对关键信息予以说明 , 并征得用户同意 , 方能建立完善的用户人脸数据获取、保存、流通及后续必要的销毁等管理流程 。
企业也应明白 , 公众隐私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 , 若滥用包括人脸在内的隐私数据 , 迟早会遭到公众质疑、抵制 , 甚至受到法律问责 。 企业必须做好行为自律 , 主动向用户定期沟通隐私数据使用状况 , 确保用户的知情权及选择权 。
这还需网信办及相关职能部门加以监督 , 建立更具落地效力的综合监管体系 , 加强对企业履责的倒逼 , 从而让“人脸”保护成为政企的共尽责任 。
【数据|为人脸数据打补丁 政企共担责】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 , 除转载外 , 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协议授权 , 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 。 违反上述声明者 ,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 , 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chiding@time-weekly.com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