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专的人,怎样谈未来?

“读中专的人 , 没资格谈未来”不久前 , 厦门工商旅游学校的一位新生称因为自然卷 , 被学校要求开证明 , 自证没有违反中学生不准染发烫发的仪容规定 。这位同学在医院表示没有相关发质检测项目之后 , 只能跑到厦门美发美容化妆品行业协会开了仅此一份的特殊证明 。读中专的人,怎样谈未来?
医院表明 , 自然卷的证明我也开不了 。 图/微博@澎湃新闻自然卷证明虽然后来被校方解释为传达要求时发生了错误 , 但这些年来 , 学校要求同学们开的奇葩证明确实不少 , 五花八门的吐槽也让人日渐审美疲劳 。先放下欢乐向的吐槽 , 小新同学今天想和你聊聊新闻发生的背景——中专 。中专的存在 , 尴尬又无奈中等专业学校 , 更为人熟悉的名字是“中专” , 招收初中毕业生以“2年学习+1年实习”的模式 , 学习各种专业技术科目 , 以培养中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为导向 。至于经常被混淆的职高 , 与中专属于同等学力 , 属于中等职业教育 。 除了档案存放地、派遣地等行政操作上的不同 , 最大的区别在于两者毕业生的导向 。读中专的人,怎样谈未来?
上中专 , 其实学的就是技术 。 图/图虫创意中专毕业生一般直接就业 , 或者通过“3+2”继续转往大专学习 , 而职高毕业生可以通过各种考试方式进入大学(当然 , 正如小新在之前的文章所指出的那样 , 能不能考上就是另一回事了)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 全国目前共有普通中专3322所 , 比上年减少24所 , 招生241.93万人 , 比上年减少4.31万人 。中专教育的疲态尽显 , 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中专 , 曾经是人人争破头的神仙学校回到最初的起点 , 中专也是有过威风八面的黄金时代的 。中专诞生于1951年 , 当年 , 国家公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 规定中等专业学校的学制 , 将其划分成技术学校、师范学校、医药及其他中等专业学校三类 。在恢复高考至1997年的二十年间 , 中专学生毕业时工作由国家统一分配 , 通常是派往基层从事专业技术工作 , 并自动获得国家干部身份 , 国家也经常出台政策鼓励初中毕业生选择中专 。读中专的人,怎样谈未来?
读完中专 , 工作有了 , 身份也有了 。在红利的诱惑下 , 中专成为大多数县城和农村家庭的首选 。 初中成绩最优秀的那群学生 , 才有机会到中专进修学业 。 成绩排行榜上靠后的同学 , 就只能依次上高中、技校、职高了 。 在那个年代 , 中专班上有个中考状元 , 一点也不稀奇 。但是 , 当我们梦回1998年 ,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逐步走向市场化 , 中专毕业生工作不再包分配之时 。丢失了按指标分配而来的生源 , 又面临因大学扩招潮而更受青睐的普通高中的“抢食” , 职业学校只能卸下政策的庇护 , 按照市场法则来吸引学生 。读中专的人,怎样谈未来?
南通市中等学校咨询会上 , 中专学校的咨询摊位依然络绎不绝 。 图/图虫创意城市职业学校由于设施较好、政策到位 , 招生情况相对乐观 。 但条件比较落后的农村职业学校就只能以行政手段来“强行招生” , 比如将市区职业学校排除在县级初中的宣讲计划之外、将入读本县职业学校的学生数量与初中校长的绩效挂钩等 。在这种近乎封闭的招生生态中 , 中专面临着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生源质量低导致的学校风气差等问题 。在社会的普遍认知中 , 读中专的学生 , 要么不够聪明 , 要么生活条件一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