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西街观察】李开复炸开的隐私雷

_原题为 【西街观察】李开复炸开的隐私雷
李开复的一次“口误” , 把两家科技公司吓一跳 。
9月12日 ,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在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上演讲时表示 , 曾在早期帮助旷视科技公司找了包括美图和蚂蚁金服等合作伙伴 , 让他们拿到了大量的人脸数据 , 并在随后的摸索过程中找到了几个有价值的商业化方向 。
说者无心 , 听者有意 。 由于涉及用户隐私 , 蚂蚁集团当晚火速回应称 , 此前与旷视科技的合作不涉及任何数据的共享和传输 。 随后李开复在微博道歉 , 表示其之前演讲为口误 。
作为当下知名的金融大数据公司 , 蚂蚁自知隐私问题危险至极 。 声明中 , 蚂蚁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视为生命线 。
所谓“生命线” , 向来让人们对科技公司爱之深恨之切 。 继指纹识别技术之后 , 人脸识别技术火速成名 。 “人脸解锁”“刷脸支付”“刷脸进出”等技术提升了安全性 , 自然不断演化出新的商机 。
人脸识别系统的最大问题之一是涉及到生物特征数据 , 换句话说 , 就是人体信息 , 与每个人的隐私有关 。 随之而来的 , 则是由此引发的新一轮隐私争议 。 此前风靡的换脸App“ZAO” 就因为存在“用户隐私协议不规范”和“数据泄露风险”等网络数据安全问题受到工信部的约谈 。
这些年 , 大众对隐私保护的态度 , 经历了从无所谓到有所警觉 , 从大概率默认到小范围警惕 , 从沉默到抗争的阶段 。 他们不再轻易用隐私换便捷 , 不再接受廉价的隐私交易 , 让渡隐私不再是默认的游戏“规则” 。
警惕隐私出卖 , 得到越来越多普通大众的关切 。 科技一路向前 , 以无孔不入地深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 隐私雷区 , 中外科技公司皆难幸免 。 亚马逊、苹果、谷歌和Facebook等科技公司都曾陷入各种各样的隐私漩涡 。
多数人认同隐私信息应该被严格地保护起来 , 但事实是保护隐私与提高效率之间总有矛盾 , 难以兼得 。 边界和底线究竟在哪儿?新兴技术的发展事态难以预估 , 如何进行制度设计 , 防范技术的弊端应当成为科技行业引领者的共识 。
李开复“口误”的另一个主角 , 是 1年前饱受校园监视隐私困扰的旷视 。 对孩子行为过分的监视 , 保护超越了保护的底线 , 成了以保护之名的“监禁” 。 让人脸识别“邪不压正” , 一边是法律强势介入 , 而另一边则是全行业强大的自我约束 。
《经济学人》曾高呼:数据将成为新的石油 。 但没有人希望 , 关于自己的一切成为时代进步的牺牲品 。 关于我的一切 , 应该由我决定 , 而不是毫不知情 , 或无能为力 。
【李开复|【西街观察】李开复炸开的隐私雷】北京商报评论员陶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