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恰恰确实不如‘拍马屁’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逻辑是什么?不是人的权利 , 而是人的义务 。什么意思?就是说传统文化的核心诉求 , 是让人去‘履行义务’(而不是支持人的欲望)为第一 。 鲁迅比喻为吃人 。 很形象 。 不是让人伸张自己的权利 。 不是满足人的欲望为第一 。 相反 , 看看亚当斯密怎么说的?亚当斯密说 , 社会财富和制度文明的递增 , 是靠着每个人追逐私利实现的 。 所以亚当斯密的逻辑 , 是社会富足 , 个体独立 , 是因为允许每个人都去贪婪 , 把每个人的欲望摆在第一位实现的 。 批评人是什么?批评 , 本质上是一种对立姿态 。 而且批评 , 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道德诉求’ 。 还是要求别人‘履行义务’的逻辑 。 相反 , 拍马屁 , 赞美 , 歌颂 , 不仅是一种合作姿态 , 而且是一种谋求交易的姿态 。 按照人的本性 , 无利不起早 , 没人在毫无利益驱动下拍马屁 。 人哪怕赞美上帝 , 也是希望上帝祝福自己 。 人类拍马屁的行为 , 99%是为了参与利益交换 , 为了私欲满足而实现的 。 所以说 , 沿着拍马屁的路子走 , 恰恰才可能实现社会文明富足 。 也就是说 , 尊重个体欲望诉求摆在第一位 , 才可能实现文明递增 。 反之 , 热衷批评人背后的所代表的‘人的(道德)义务是第一’的逻辑 , 只会让社会文明积累递减 。 中国传统文化控制的社会 , 总是要求人的义务 , 轻视人的欲望 。 最终就是古代的更替循环 。 说白了 , 古代中国 , 开国时代兴旺繁荣 , 往往是因为天下大乱 , 传统文化失去对社会控制 , 人的欲望可以自由表达 。 连开国君主和开国功臣之间 , 也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约束 。 于是爆发了繁荣的文明力 。 随着建立政权 , 传统文化又寄生在权力躯体上 , 打压人的欲望 , 要求人优先履行义务 。 于是条条框框又多了 , 社会文明 , 尤其是财富总量 , 逐步递减 。 最后财富不够分的 , 又天下大乱了 。 所以说 , 人类除了亏欠上帝和耶稣的以外 , 人类之间彼此 , 谁也不欠谁的 。 谁也不比谁高人一等 。 谁也没有资格要求别人优先履行义务 。 而既然谁也没有资格要求别人优先履行义务 , 那么自然可以推导出 , 热衷批评人 , 是不良行为 。 是违背平等意识的 。 所以最好的认知人类社会的结论 , 就是人类在平等基础上 , 互惠互利 , 互相合作 , 把赞美 , 拍马屁 , 当作润滑剂 , 才是理性的选择 。 千万不要再被中国传统文化误导 。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 就是‘优先诉求人的义务’ 。 而且基于这种认知 , 产生了批评观 。 从批评女人穿着暴露 , 到批评男人不给老人孩子让座 , 从批评诸侯生活奢侈 , 到批评餐厅浪费粮食 。 批评了几千年 , 怎么样呢?没有一个批评是成功促进社会进步的 。 中国古代社会就是被批评导致衰落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