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好基层治理“方程式”

  “英雄起于阡陌 , 壮士拔于行伍” 。 我们常说 , 基层一线是实践的火热疆场 , 拥有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 , 堪称人才成长的沃土 。 与此同时 , 基层也遍布“棘手事”“矛盾窝” , 做好基层工作委实不易 , 很考验人的能力、定力与心力 。

  平心而论 , 那些愿意一猛子扎下去、沉到基层的干部 , 往往有一颗实干兴邦、为民造福的赤子之心 , 也渴望在挥洒汗水、攻坚克难的过程中 , 成就一番作为、实现人生价值 。 可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 , 一部分人逐渐消磨了锐气 , 最终被基层的现实“无情打败” , 变得“血不再热了”?这些 , 或多或少缘于基层条件相对艰苦 , 但更关键的因素也许在于 , 基层治理之难与个人成长之虑交织在一起 , 不免让人困惑 。

  一位基层干部反映 , “最怕督查检查的人不了解情况 , 还带着抓政绩的想法下来督查检查 , 觉得没查出问题就是暗访不到位 。 ”类似的担忧 , 映照着基层治理的现实痛点 。 比如 , 中央专门印发文件 , 着力为督查检查考核“瘦身减负” , 有的地方却改换马甲 , 以“督导组”“调研组”的名义行督查检查考核之实 。 再如 , “扶贫工作干得好 , 不如材料整得好” , 有位乡镇干部一天收到过28份文件 , 要求反馈的时间还特别紧急 。 从督查检查频繁到问责滥用 , 从政策打架到材料论英雄……基层治理领域种种形式主义新表现 , 给基层带来不少困扰 。 “高压作业”“干活憋屈” , 成为一些基层干部的真实心理状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