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的牢笼甚于差评的阴影

在外卖行业兴起的初期 , 一线从业者最主要的阴影是顾客差评 , 主要的纠纷也来自于此 。 而其他方面还好 , 骑手可以选择自己的接单强度和工作时间 , 多劳多得 , 累了就少跑 , 压力可调就不容易爆 。 但是系统算法主宰之后 , 这些自调节窗口不复存在 , 每个人都被绑在了算法上 , 没法再有片刻喘息 。近日多家媒体纷纷解析两大平台日益精进的算法压榨 。 当然公平的说 , 算法中有正常的效率科技部分 , 譬如根据骑手位置、顺路性、在途订单等因素智能分配订单 , 并会为骑手提示合理的送餐路线等 。 然而这些智能科技并非仅仅辅助人脑 , 而是主宰了人脑 , 系统平台给出的智能分配是强制性的 , 给出的优化时间也变成了强制性的 。大家都知道 , 多环节任务中 , 效率设计越精密越高效 , 容错度就越低 。 整个派送过程包括商家出餐、骑手取餐、等红灯、等电梯、拥堵等等 , 任何一个环节超时都会令整个完美计划泡汤 。 而这些都是高概率事件 , 普通人出行几乎天天遭遇 , 但是算法无法预料 。譬如 , 5公里左右的配送距离标准时限是30分钟 , 看上去绰绰有余 , 然而骑手不会只接一单 。 在高峰期 , 智能系统会根据你的实时状态继续加派订单 , 让骑手“顺路”完成 , 算下来 , 可能骑手需要在75分钟内完成7个订单 , 平均每单只剩下了10分钟时间 , 这就压力很大了 。 虽然有所谓“顺路”的研判 , 但是每笔订单都有各自取餐、装车、上下车、等电梯、找楼栋的过程 , 出意外的节点太多了 , 7个订单就有几十个节点 , 任何一个节点耽搁10分钟 , 整个75分钟的精密计划就失败了 。只要超时一单 , 好几单白干 。 系统的严酷性 , 已经不需要顾客给差评 , 超时直接就会给出处罚 。 你想想 , 干外卖的都是手脚麻利的青年 , 连他们都会被逼疯 , 确实已经被驱使到了极限 。 这么高密度 , 钱是有的 , 但是失败的风险也太大 , 每天要么大赚 , 要么白干 , 要么月入过万 , 要么月罚过万 , 几乎如同赌博一般 。有人评论其为流动的血汗工厂 , 其实恰如其分 。 跟当年的富士康一样 , 低薪不高 , 全靠加班挣钱 , 系统设计导向就是最大化地提取员工效率 , 就是要你加班不可 , 是建立在非人性基础上的高效益 。 骑手的配送单价也被压低 , 只有通过多接单才能得到合理收入 , 系统在引导着骑手压榨自身的极限 。钱是好的 , 但是实在拼不动了 。 近年来骑手的违章率、事故率、死亡率令人吃惊 , 普通人几乎天天都能看到骑手摔在路上的情景 。 但这些数据从未被准确的定向给特定平台 , 平台也就无法向富士康那样被问责 。 流动的血汗工厂相比固定的血汗工厂有个巨大优势 , 几乎没有一个骑手与平台方直接建立劳动关系 , 任何意外风险都是自负的 。 这在法律上其实存在很大争议空间 。卖力挣钱的诱惑驱使骑手接受这套无保障的体系 , 但可能没预料到的是 , 它的挣钱模式不仅仅是卖力 , 而是带有赌博性的 。 你必须要去实现电脑算法闭门造车出来的理想效率 , 去对抗极高概率的现实意外 , 每天都如同游戏闯关 , 出了力却挣不到钱的机会太多了 。 眼睁睁就快到手的钱 , 和一单超时就好几单白干 , 无时不刻的压力令每一个骑手铤而走险 , 他们无法再踏实等候红灯和路人 , 他要设法在一切可能加速的档口抢出时间 , 用于平衡每天数不尽的意外 , 才有可能符合到算法演绎的理想路线 。作为辅助的算法是好东西 , 作为主宰的算法则是可怕的东西 , 科幻片中常被想象的一幕已经实现 。 过于贪心的平台 , 把高科技变成了黑科技 , 把人当做了机器 。 试图用算法来控制现实世界 , 这是可怕的罪孽 , 虽然这还是法律的空白 。 利益与人性已经不是平衡的问题 , 而是有没有的问题 , 互联网巨头在钻法律空子实现飞速增长 。一些个简单的建议 。 第一 , 所有骑手度应该与平台建立直接劳动关系 , 社保医保一个都不能少 , 就像京东那样 , 让平台真正为违章率、死亡率的数据负起责来 , 才能改善现状 。 第二 , 必须提高低薪 , 建立以合理工时为基础的收入模式 , 对于员工实际加班时长 , 有关部门要进行监管 。 第三 , 奖罚规则要合理 , 超一单扣好几单的钱等过狠的处罚制度必须改掉 , 把平常心还给骑手 , 不至于为了一单而拼命、送命 。如今的顾客早已不是小哥的对头 , 很多人即便超时也不会给差评 , 平台系统才真正不讲情面 , 这就是断手断脚给顾客上一个甜桃 , 用役使奴隶的方法来讨好顾客、争取市场 。 这样的浸满血汗的饭 , 顾客吃不下去 。 平台不要假装是骑手的娘家 , 顾客愿意多等 , 改变不了你们的狠 , 现在消费者和劳动者要一道反对这吃人的牢笼 。作者:纸上建筑2020年9月11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