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网|道生医疗在如何赋能“中医新基建”?,产品覆盖近4000家医疗机构后

2015年5月 , 在国务院批准、中国政府网发布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有提到 , 要运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发智能化中医健康服务产品 。 这份文件制定了我国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 , 也是中医领域首个国家级发展规划 。
2018年后 , 新基建概念迅速走红 。 进入2020年 , 新基建风潮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 , 在医疗领域更是风生水起 , “中医新基建”的概念也应运而生 。
“中医新基建 , 即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支撑中医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 ”道生医疗总经理李春清解释到 。
“中医新基建”是道生医疗目前的业务重心 。 其以中医思维指导的技术创新为驱动 , 以中医数据与信息网络为基础 , 面向中医药服务高质量发展、名老中医数字化传承、专科专病大数据科研、中医医共体、中医互联网医院等领域需求 , 为中医药服务及临床研究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
道生医疗于2007年在上海成立 , 专注于“中医客观化、信息化、智能化” , 旨在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 , 提供中医诊断信息采集设备、中医数据AI研究、名老中医数字化传承、治未病科室智能健康服务系统的研发与打造 。
代表中国参与中医国际标准制定
2005年 , 绿谷集团意欲酝酿一个中医数字化健康测评项目 。 李春清作为项目负责人 , 遂对中医市场进行了深度调研 。 在与上海中医药大学等机构沟通时 , 李春清观察到 , 彼时的中医智能化诊断市场参与者甚少 , 且其具有可观的发展空间 。 在他看来 , 项目的方向找到了 。
经过细致的准备工作 , 在绿谷集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下 , 道生医疗成立了 。
道生医疗可谓是“站在了巨人肩膀上” 。 上海中医药大学拥有数十年的中医智能化诊断研究基础 , 给道生医疗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和数据基础;绿谷集团则是集现代中药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医药企业集团 , 为道生医疗提供了成熟的市场资源和经验 。
但是 , 道生医疗的成长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 “刚成立时 , 中医智能化诊断并不热门 , 市场参与者不多 , 相应的人才资源也少 , 那时候我们也面临着人才危机 。 ”道生医疗的解决方案是:主动去高校招揽人才 。 道生医疗前往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同济大学等名校拉拢人才 , 方解决了燃眉之急 。
目前 , 道生医疗团队已过百人 , 组建了一支包括中医学、西医学、计算机、人工智能、电子、光学、机械等多学科近百名优秀人才的专业化研发团队 。
在李春清看来 , 道生医疗是一家拥有中医思维的中医数据智能公司 。 其最大的特点是 , “站在中医思维的角度 , 遵循医疗器械研发规律 , 来组织中医诊断信息采集设备、中医智能健康测评系统、中医数据AI研究系统的研发 , 以此充分满足医院中医临床应用需求 。 ”比如 , 中医数字化诊断设备的首要关注点就是数据采集的真实性、可靠性 。 成立十余年 , 道生医疗始终围绕中医诊断设备的数据采集能力 , 进行大量的基础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 。
行业发展 , 标准先行 。 在中医诊断信息采集设备领域 , 必须要统一数据采集的规范性 。 “道理和做量尺一样 , 首先要确定‘一厘米’的长短要一致 。 ”自2013年承担“中医药——脉象触力传感器”ISO国际标准的研究和制订工作后 , 道生医疗中医智能硬件研发团队多次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的标准制定工作 , 至今已负责和参与起草了3项行业标准、7项国际标准 。
经过十余年发展 , 道生医疗产品已在全国近4000家医疗机构中应用落地 。
李春清从两个方面分析了道生医疗能够取得这一成果的原因:其一 , 国家大力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 。 从2015年起 , 国家陆续发布了30条中医药相关政策 , 从人才培养、支持中医医疗机构申办、社会办医等多维度“振兴中医药事业”;其二 , 道生医疗始终以满足中医临床应用需求为工作靶点 , 认真听取中医临床应用的意见反馈 , 以“中医思维”服务中医临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