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发现历史:苏俄地区的华人们

在社交网络发达之前,海外华人群体似乎只存在于越洋长途电话的那一端,和每年春节联欢晚会的祝词中。海外华人的生活和表达,零散地分布在每家每户的闲谈之中。不过自从社交网络和即时聊天工具兴起后,这种沟通变得越来越密切和频繁,海外的信息和观点也逐渐渗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就比方说最近进入到白热化的美国大选,在社交网络上到处都流动着美国华人(一代二代三代移民们)的不同观点,他们影响着我们对美国的认知,也激发起我们对自身社会现状的反思。他们的很多观点和态度,甚至成为了我们国内人的风向标,可以说,海外华人群体的信息,已经成了大陆社会除了官方信息、民间信息以外,非常重要的一个信息渠道。海外华人的只言片语、他们经历的社会事件在我们身边引发剧烈反响的时间越来越多。
【 社交网络|发现历史:苏俄地区的华人们】在苏俄地区(尤其是俄罗斯、中亚)的华人群体,跟中国有很深的渊源,比起欧美的华人来说,他们在历史上、经济上与我们相连的纽带跟多。但是,这些苏俄的海外华人,当然也包括华裔俄罗斯人、华裔中亚人,却很少在新闻中被提起。
所以,今天我们就简单的聊一下,那些历史上苏俄地区的海外华人。
二、「茶叶大王」刘峻周
1888年,光绪十三年,当时的中国已经历过两次鸦片战争,门户已被各种外国势力所打开,跨国贸易非常发达。这一年,沙俄皇家采办商人康斯坦丁·谢苗诺维奇·波波夫来两湖地区采购茶叶,结识了刘峻周。5年后的1893年,光绪十九年,在张之洞的首肯下,带领着十几名茶叶技工,代表着清政府来到格鲁吉亚开设茶叶厂,取名波波夫茶厂。
那一年,刘峻周只有23岁。
 社交网络|发现历史:苏俄地区的华人们
文章图片
刘峻周在黑海边的格鲁吉亚一待就是30多年,他在这里开创和发展茶叶种植业,培育出了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的优良品种,并且在巴黎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他亲手栽培出来的茶叶在整个沙俄无人不知,因此也被称为「刘茶」。
清朝覆灭之后,这位世界级的茶叶大师依然履行着当时朝廷所委派的命令,不过,这时候已经不是为清政府效力了,而是他作为一个中国人,在苏俄地区发展东方的茶叶文化。
1904年列宁和斯大林一起会见了刘峻周,拜访了他在黑海的茶叶厂。经过这次长谈,刘峻周主动提出支持列宁3万卢布的革命活动经费,并由斯大林亲自教给列宁。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列宁仍然惦记着这位老朋友,又再次约见了刘峻周,并准备开办苏联自己的茶厂。
 社交网络|发现历史:苏俄地区的华人们
文章图片
刘峻周以茶叶为机遇,成为了苏俄早期列宁、斯大林身边的亲密朋友。但即便和领导人有着良好的私交,同时也在当地有着雄厚的产业,刘峻周依然选择成为一个中国人,列宁在世时曾经力劝刘加入苏联国籍,但是刘拒绝了。即便在1924年底,斯大林时期发生了大规模的驱逐侨民事件,大批外国侨民被迫离开苏联,他也没有接受斯大林的入籍要求,依然保持着自己的中国国籍。
在这一点上,刘峻周堪称伟大且非常有态度,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也没有丢掉心底的归属感。虽然儿子们都长在格鲁吉亚当地,并和当地人通婚,但他依然以一个中国家长的态度,维系着家之根本。
刘峻周1925年回到中国,定居在哈尔滨,并于1939年去世,他传奇的一生也就此落幕。
三、「中亚的陕西回民」东干人
东干人,也是东干族,指迁移到中亚的中国甘肃及陕西回族后裔。1942年苏联以「东干」一词,正式为这支民族命名。该族人认为自己与中国的回族同源,称呼自己为回族(回回),我们在媒体和网上看到的「东干」其实是外族人对他们的一种称呼。
东干族人大多分布在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加起来越有12万人之多。这个规模,比起那些欧美的「海外华人」,更像一个拥有完整移民文化体系的「民族」,但知道、了解并对他们感兴趣的人,并不多。虽然近年来,在政府层面和主流媒体层面,有了更多的关注,东干人也通过这些渠道向中国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但他们依旧看上去,像一个独立于中国之外的外族。
 社交网络|发现历史:苏俄地区的华人们
文章图片
不过,中华之大,华人之广,东干人是不能忽略的,我也更愿意把他们当做中国的「第57个民族」。
我本人之前在中亚工作期间,就去过一些当地的「陕西村」,里面的老一辈,依然可以说出地道的西北家乡话,他们管政府叫「衙门」,管官员叫「大人」,把妻子叫「婆姨」。
关于东干人的起源,主要可以看作是中国西北回民后裔,其祖先迁居中亚过程主要有两次,此外还包括零零星星去中亚的回民的后裔。
清代乾隆时期,随着马铃薯等美洲农作物在中国种植的推广、普及化,农业生产力快速提高,中国人口出现膨胀式增长,很多地方出现移民活动,乾隆将居于伊犁河谷的部分回民安置中亚,是东干人的起源。
 社交网络|发现历史:苏俄地区的华人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