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24颗“超宜居”星球被发现,比地球更完美,美国正研制超光速飞船
24颗“超宜居”星球
自从人类航天技术和天文观测技术的快速发展 , 人类也开始考虑星际移民的问题 。 要知道地球这个家园肯定不会是永恒的 , 总有一天会走向衰败或者不再适宜人类居住 。 所以 , 找到地球以外的家园是十分重要的 。 因此 , 一直以来科学家都在找寻适宜居住的系外行星 。
由于行星自身是不发光的 , 因此找寻系外行星要远比找寻恒星困难 。 如今科学家借助各种观测手段 , 一共找到了4000多颗行星 。 美国和德国的科学家又在这4000多颗行星精心挑选出了24颗“超宜居”宜居星球 , 他们认为这些“超宜居”的居住条件要远比地球更加完美 。 那为什么科学家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呢?
宜居带模型
想要了解这个问题 , 我们就得了解什么样的星球才算是“宜居” 。 目前来说 , 科学家一共总结了6个要素:
处于星系宜居带当中;拥有一颗处于稳定期的恒星 , 且处于恒星系的宜居带当中;拥有地磁场;拥有合适的大气层;拥有一颗和自身尺寸相差不大的卫星;周围存在较大行星的守卫 。 为什么会有这些要素呢?
要知道 , 我们所在的地球是岩石星球 , 星球上拥有许多不同的元素 。 而在宇宙当中 , 主要是氢元素和氦元素 , 剩余的元素不到1% 。 如果我们处于星系的边缘 , 那里的“重元素”实在太少 , 不足以支撑一个宜居星球的存在 。 但如果我们处于星系的中心 , 那里的物质密度很大 , 有很多大质量天体 , 它们发出的辐射足以消灭所有的生物 。 因此 , 宜居带星球不能距离星系中心太近 , 也不能距离太远 , 只要在一个适当的范围才适宜人类居住 , 这个范围就是星系的宜居带 。
至于恒星的宜居带 , 其实也很好理解 。 就拿地球为例 , 地球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 。 太阳辐射是来源于太阳核心的核聚变反应 。 核聚变反应的强度取决于太阳自身的质量 。 一颗恒星质量越大 , 烧得就越快 , 辐射强度也越大 , 寿命也越短;如果质量越小 , 烧得就越慢 , 辐射强度也就越小 , 寿命也就越长 。 恒星的宜居带说的就是在这个范围内 , 行星恰好可以保存住液态水 , 不会冻结 , 也不会被蒸发掉 。 地球就恰好在宜居带当中 。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的是 , 恒星的寿命不能太短 , 否则就不能够住太久 , 当然恒星的寿命也不能太长 , 因为那样辐射强度不够 , 宜居带会很靠近恒星 , 容易被潮汐锁定 。 所以 , 一颗合适的 , 处于稳定期的恒星是很重要的 。
至于后面4条 , 地磁场的目的是用来抵抗恒星风的 , 如果没有磁场 , 那么恒星风很有可能就会消灭掉行星表面的生物 。
合适的大气层可以抵御恒星辐射中的紫外线 , 因为紫外线对于生命也是致命的 。 而一颗和自身尺寸相差不大的卫星可以起到稳定器的作用 , 使得行星不会歪七扭八 , 这样就能够拥有稳定的气候 。 而周围存在着较大的行星 , 它能够起到吸引小行星和彗星的作用 , 使得这些天体不会轻易撞击行星 。
木星如今就起到了保护地球的作用 , 上一次木星不小心失手了 , 直接导致了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地球 , 引发了恐龙的灭绝 。
“超宜居星球”比地球好在哪里?
宜居星球的条件可以说是非常苛刻 , 尤其是前2个条件是极其重要的 。 对于地球而言 , 虽然满足这两个条件 , 但并不是最完美的 。 比如:太阳的稳定期只有100亿年 , 而且太阳辐射的强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增加 , 5亿年后 , 由于太阳辐射太强大 , 植物会灭绝 , 以食物为基础的食物链将被摧毁 , 人类也会面临灭绝的风险 。
所以 , 一颗稳定期长的恒星是十分必要的 。 太阳其实不是最完美的 。 科学家发现 , K型的矮恒星是十分完美的恒星 , 它们的质量要比太阳小 , 所以寿命更长 , 稳定期也就更长 , 稳定期大概在150亿年~450亿年之间 , 而且K型恒星的辐射强度也足够了 , 只要处于其宜居带内 , 生物获取的能量是可以得到保证的 。
推荐阅读
- 蒋华良|西浦慧湖药学院成立 中国科学院院士蒋华良担任院长
- 叶猴|科学家发现猴子新品种!长着白眼圈、已濒临灭绝(图)
- 新冠|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唯一的希望是科学、解决方案和团结
- 任永杰|优炫首席科学家任永杰受聘为绵阳师院优炫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
- 科学|即使失去控制,旅行者号仍将继续远行,它会不会撞上宇宙物质?
- 钟铭聊科学|为什么中国人爱吃猪肉,而不是牛肉?原因没那么简单
- 新冠|世卫大会续会开幕 呼吁全球团结一致科学抗疫
- 科技|40位科学家和1个团队获第十三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 科学问题|2020人类社会发展十大科学问题发布 涉及三大领域
- 李论科学|亚马逊河到底有多可怕?为什么连当地人都不敢在里面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