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抗战大刀质量还不如北宋时期

为何中国人偏爱宽刃砍刀?抗战老兵:抗战大刀质量还不如北宋时期抗战老兵:抗战大刀质量还不如北宋时期
抗战老兵:抗战大刀质量还不如北宋时期
编者按:纵观世界上的著名战刀 , 比如阿拉伯的舍施尔弯刀(shamshir) , 欧洲的德国直背大砍刀(Messer) , 日本的太刀、打刀等等 , 全都是窄刃刀 。 而中国的战刀最具特色的就是有着种类众多的宽刃大刀 , 虽然欧洲也有很冷门的费舍尔砍刀(falchion)是宽刃的 , 但是非常冷门 , 而且出现的时间也比较短 , 甚至不少欧洲人自己都不清楚自家还有这个玩意 。 那么为什么中国比较流行使用宽刃大刀呢?宽刃大刀和常见的窄刃刀究竟有何不同?抗战老兵:抗战大刀质量还不如北宋时期
在各种动漫游戏中 , 宽刃大刀还是非常容易看见的 , 在各种动漫游戏中的角色往往都拿着巨大的冷兵器进行作战 , 这是因为人们往往喜欢看这种比较夸张的巨大武器 , 这让角色看起来力量强大且更加勇猛 。 这也造成了一个被误导的印象 , 那就是大家往往觉得宽刃武器更重更结实 。 但实际上这个印象是错误的 , 和大家认为宽刃大刀更重更结实不同的是 , 现实中的实战宽刃刀并不会比窄刃刀更重 , 两者重量其实都是差不多的 。 毕竟大部分人能够自由挥舞的武器重量是固定的 , 做重了挥舞不灵便出手太慢 , 往往就被对手一波带走 。抗战老兵:抗战大刀质量还不如北宋时期
比如上图的清晚期鸡冠头大刀 , 全长为97厘米 , 刃长为65厘米 , 重1.5千克 。 这把宽刃双手刀也不过三斤 , 并没有比窄刃刀重多少 。 而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记载的窄刃双手长刀重二斤八两 , 明代一斤约为596.8克按照一斤十六两的制度算 , 二斤八两约为1492克 。 可见两种刀虽然长短宽度相差甚远 , 但是重量却是惊人的一致 。 所以因为使用的人群的平均力量不会变 , 导致了无论刀型如何变化 , 武器的重量其实是不变的 。抗战老兵:抗战大刀质量还不如北宋时期
既然武器的重量不变 , 那么宽刃刀显然只能往薄了做才能保证面积增加质量不变 , 而且相对于窄刃刀的刀身起脊 , 宽刃刀都是不起脊的 , 所以宽刃刀的刀刃角度要远比窄刃刀更小 , 所以和一般人的印象完全相反 , 宽刃刀的刀刃其实是比窄刃刀更薄 , 更脆弱 , 但是也更锋利 。 所以宽刃大刀其实相对于窄刃长刀来说 , 更适合对抗无甲目标 。 中国二战老兵的回忆录中往往提到用抗战大刀砍的人多了就开始卷刃 , 就是因为刀刃太薄 , 如果钢口不好的话就很容易卷刃 。抗战老兵:抗战大刀质量还不如北宋时期
民国时期中国制造业收到巨大冲击 , 因为军阀混战导致先进的工业炼钢技术没能发展起来 , 但同时又受到现代工业进口钢材的冲击导致传统的冶炼锻打技术丢失严重 , 当时中国的冶炼水平甚至不如两千多年前的汉代 。 汉代因为是中央集权的国家政通人和 , 武器制造有着相当的规模和标准 。 而民国时期各地军阀甚至连度量衡都各有不同 , 有用英制的有用公制的还有沿用中国传统度量衡的 。 甚至没法制作出合格的窄刃刺刀 , 抗战前期只能让普通的铁匠用传统锻打手艺制作这种宽刃抗战大刀 。 这就是宽刃大刀的另一个优点——工艺简单制作容易 。抗战老兵:抗战大刀质量还不如北宋时期
▲宋代手刀相对于窄刃长刀 , 宽刃大刀对于工艺的要求其实要更低一些 , 窄刃长刀需要更高的强度来保证战斗中不会折断或者弯曲变形 , 宽刃大刀因为面积增大 , 受力时的压强就降低 , 相对于窄刃长刀来说更不容易折断或者弯曲变形 。 这就导致了宽刃大刀对于钢材和制作工艺的要求都相对较低 。 钢口软一点也只是容易卷刃 , 但并不容易弯折 。抗战老兵:抗战大刀质量还不如北宋时期
▲费舍尔砍刀(falchion)中国宽刃刀最早广泛列装是在北宋时期 , 宋代开始使用煤炭冶铁 , 钢铁的产量增长很大 , 但是因为宋代时期发掘的煤矿中煤炭含硫量较大 , 导致宋代钢铁往往含硫量超标 , 总体质量略差 , 这也许就是宋代刀基本全部采用宽刃大刀的一个原因 , 毕竟宽刃大刀对钢材的要求要更低一些 。 不过很有趣的是 , 欧洲这段时期也出现宽刃的费舍尔砍刀(falchion) , 其中最早可考的是公元1171年建造的米兰斯夫尔扎城堡和平门上的浮雕中的宽刃砍刀形象 。 公元1171年是中国南宋时期第二个皇帝宋孝宗在位时的乾道七年 。 比成书于1044年的《武经总要》中的手刀晚了一百多年 , 而这之前欧洲并无类似的宽刃大刀 , 而宋代又以发展商贸而闻名 , 所以我们大胆联想一下 , 欧洲的费舍尔砍刀可能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产生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