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宏伟:人过五十读杜诗

人过五十读杜诗泖湖遗民蔡宏伟昔人有言:少年切漫轻吟味 , 五十方能读杜诗 。 五十岁之前读到这句话 , 总会生莫名的气 , 以为受了轻慢;五十岁之后 , 喜欢上了这话 , 以为是阅世既久的金玉良言 。多年前曾用心于给喜欢的唐宋诗做“集评”的工作 , 想藉此了解同一首诗在不同时代、不同读者那里会有怎样不同或相同的解读 。 这工作颇耗费我的生命 , 而且愈做愈失望 , 明清以来汉人灵性折耗量直线而下 , 对具体诗作的解读很少有创见 , 大多沿袭成说 , 床下叠床 , 屋下架屋 , 收集的材料越多 , 越觉着无聊 。寒宵静夜 , 在巨大失望的煎熬里 , 我想 , 把一个人在不同年龄段对同一首诗的解读集中起来 , 或许能看出这个人的精神成长轨迹 。 这比我做着的工作有意思多了 。于是 , 我开始关注自己随年龄渐长阅读杜甫诗歌的感受的变化 。黑格尔断言:“对于同一句格言 , 出自饱经风霜的老人之口和出自缺乏阅历的青少年之口 , 其内涵是不同的 。 ”作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于仓卒间写出欲歌欲哭之状 , 使人千载如见” 。 真正能“千载如见”的读者 , 其实并不多 。记得那是在我读初中二年级的时候 , 一堂数学课内 , 也许是授课内容完成得比较顺利 , 有了剩余的一点时间可以和老师交流 。 我们便请求白发苍苍的老师讲讲当年在南京死里逃生的经历 。 因为语文课上正在讲授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老师便答应给我们吟诵这首诗 , 并说这是一首他最喜欢的唐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诵至“初闻涕泪满衣裳” , 老师已双眼噙泪;至“青春作伴好还乡” , 则泪如雨下 。 我其时的反应 , 似乎惊诧占了大多数 。过了差不多五年 , 我在大学中文系的课堂上又一次聆听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师吟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这位老师同样为这56个汉字感动得泣不成声 。 这时候的我不再诧异 , 而是着意猜想老师的经历 , 臆断老师也在二十世纪的三、四十年代蒙难 , 有过乡园失而复得的惨痛记忆 。 课下与老师交流 , 才知道人家没有那么些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大致“对应”的经历 。 老师被深深感动的 , 不是因为经历相仿 , 而是阅历使然 , 即随年纪而增的感受力和鉴赏力让他甘心为这首诗流泪 。 眼光老辣了 , 心思缜密了 , 情感深刻了……于是能感动这位老男人的 , 只有像杜甫这样深沉的诗人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样真挚的流露性情的诗作 。如今 , 我也年过五十 , 计划着把过去读过的杜甫诗再细细读一遍 。 杜甫当年在《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中借评说友人“诗卷长留天地间 , 钓竿欲拂珊瑚树” , 已流露出对自家作品常读常新的自信 。 1200多年过去了 , 这份自信早成了事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