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荣猛|蒋荣猛 转战七个多月“追疫人”归来( 二 )


蒋荣猛到了现场 , 先去病房楼走一圈 , 掏出本子画地图 , 帮他们确定最易行的改造方案 。 有两个进出通道的 , 就在污染区和清洁区之间打隔断、加门;只有一个通道的 , 就拿出第一层作为清洁区 , 便于医务人员穿脱防护服、消毒 。 他还否决了不少方案 , 有的医院试图在地上画线作为分区 , 被他制止了 , 有的楼体条件过于简陋 , 怎么改都有感染风险 , 他建议医院不要硬上 , 把病人转走 。
除夕之后 , 各省向武汉派出医疗队 , 蒋荣猛承担了紧急培训的任务 。 一周内 , 他培训了3600多名医生护士 , 最多的时候 , 一天辗转六个医疗队驻地、行程超过200公里 。 培训内容包括新冠肺炎特点、预后、防护措施等 。 同行见他太累 , 建议录个视频 , 不要次次都去现场 , 他想了想 , 等到下一场仍然站在讲台上 。
“看视频 , 和看一个大活人站在你面前 , 告诉你真的不用怕 , 效果是不一样的 。 ”蒋荣猛说 。 刚来武汉 , 有医生朋友进隔离区 , 一定要拉上他同行才安心 , 他由此察觉到 , 恐惧光靠知识不足以抚平 , 还需要某些更为感性、直观的东西 。 后来 , 每走进一个医疗队 , 他都会说:“我来了半个月了 , 你们看 , 好好儿的 。 ”讲完课 , 总有不少人向他提问 , 换了一个地方 , 最关心的问题不变 , 他要反复解答 。 因为说了太多话 , 口干舌燥 , 第一次有种嗓子眼都在喷火的感觉 。
随着床位增加 , 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成为重点 。 他时常去各家医院“挑病人” , 把病情重的、即将转重的分辨出来 。 临时改造的医院 , 临时增派的人手 , 未必都能开展重症救治 , 一些医院氧疗设备不足 , ICU床位爆满 , 他就将患者转去条件更为成熟的医院 。
白天多是在医院中度过 , 晚上回到酒店 , 例行参加研判会 , 持续到凌晨一两点 。 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更新的八个版本 , 他全程参与其中 , 讨论方案变更 , 往往到凌晨两三点 , 结束后 , 他负责撰写诊疗要点 , 人虽在武汉 , 同时为北京录制诊疗方案解读培训音频 , 活儿干完到了四五点 , 睡一两个小时 , 又开始第二天的工作 。
“我身边的人也是这个工作状态 。 我觉得这是中国人的特点 , 到了这个时候 , 个人得失已经不去考虑了 , 没有人会喊累 。 ”发热门诊、隔离病房中的所见所闻 , 让蒋荣猛心头憋着一股难言的情绪 。 有一天回房 , 他在床头柜的纸条上写了四个字:保卫武汉 。 有时心里会想 , 只要能止住疫情 , 我可以竭尽全力 。
从武汉到乌鲁木齐 , 七个多月打满全场
蒋荣猛的“抗疫” , 比一般人开始得更早、结束得更晚 。
4月27日 , 武汉在院病例动态清零 , 援鄂三个半月的蒋荣猛返京 。 7天后 , 他再次随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联络组前往湖北 , 42天里 , 负责巡查无症状感染者 , 指导复工复产 。
北京发生新发地聚集性疫情后 , 6月15日 , 蒋荣猛回到阔别半年的单位北京地坛医院 , 接管应急七病区 , 救治新发地聚集性疫情相关患者 。
34天后 , 阵地再换 。 乌鲁木齐疫情发生 , 蒋荣猛随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专家组来到新疆 , 指导疫情防控和患者救治工作 。
工作内容仍是那些:查房、培训、指导救治、院感改造、研讨诊疗方案 。 但从最初的至暗时刻一路走来 , 越往后 , 工作越发从容顺畅 。
“武汉是遭遇战 , 谁也不知道疫情的走向 , 一切举措 , 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 到了后期 , 我们国家积累了自己的经验 , 这个病怎么治、怎么防 , 换一个城市 , 仍能有成熟的应对思路 。 ”蒋荣猛说 。
到乌鲁木齐后 , 他同样帮助当地医院进行院感改造 。 一家医院原本做好了支出上亿的准备 , 蒋荣猛给出了最省时易行的方案 , 开销不到前者的百分之一 , 72小时内即改造完成 。 他负责八个病区的巡查工作 , 每天参加重型与危重型患者的病情研判会 , 原本 , 对于重症患者插管上机的时机 , 医学界一直存在争议 , 新冠疫情早期 , 不同地区的救治理念也有出入 , 多版诊疗方案对这一问题不断明确 , 这些逐步达成的临床共识 , 为新发疫情的城市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