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荣猛|蒋荣猛 转战七个多月“追疫人”归来

蒋荣猛|蒋荣猛 转战七个多月“追疫人”归来
图片

9月1日 , 蒋荣猛完成在新疆45个日夜的抗疫工作后返回北京 。受访者供图
蒋荣猛|蒋荣猛 转战七个多月“追疫人”归来
图片

1月28日 , 武汉 ,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二科主任医师蒋荣猛给北京来汉的医疗队员做培训 。 A10-A11版摄影(除署名外)/新京报采访人员 陶冉
蒋荣猛|蒋荣猛 转战七个多月“追疫人”归来
图片

蒋荣猛(左)在乌鲁木齐 。 受访者供图
蒋荣猛|蒋荣猛 转战七个多月“追疫人”归来
图片

3月5日 , 武汉协和医院西院 , 蒋荣猛和北京医疗队专家在讨论新冠肺炎患者病情 。
9月第一天 , 蒋荣猛回家了 。
住惯了酒店 , 习惯了时间被“新冠”占得满满当当 , 回家的第一感觉 , 几乎有些虚幻 。
作为全国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 , 蒋荣猛的战疫之旅在新冠病毒被正式命名前就开始了 。 南下 , 北上 , 南下 , 再北上 , 从1月的武汉 , 6月的北京 , 到7月的乌鲁木齐 , 追着疫情 , 他不知不觉打满了全场 。
蒋荣猛干了一切能干的活儿:扎进发热门诊调研疫情 , 进隔离病房查房治病 , 指导定点医院改造病区 , 参与制定诊疗方案 , 为几千名援鄂医护培训授课……有时一天跑几百公里 , 只睡一两个小时 。
他几乎经历了我国近二十年所有重大疫情 , 内心对病毒早已“脱敏” , 但见到疫情蔓延一座座城市 , 仍憋着一股难言的情绪 。 驻地的床头柜上 , 他写下了“保卫武汉” , 有时还对自己说 , 只要能止住疫情 , 我可以竭尽全力 。
接到任务后拎一个背包就闯进武汉
蒋荣猛的朋友圈 , 还保留着2019年12月31日到2020年1月2日的三条记录 。 第一条是预防呼吸道疾病的要点 , 第二条是《读书笔记之冠状病毒》 , 第三条是《冠状病毒:SARS和MERS之比较》 。
去年12月底 , 武汉发生不明原因肺炎的消息在网上传开 , 作为感染科医生 , 蒋荣猛对病毒更为敏感 。 病原尚未确定 , 但既往冠状病毒的基本特性、传播渠道、防护手段是已知的 , 不少人追问 , 他便写了文章 , 解答疑惑 。 1月9日 , 蒋荣猛在上海开会 , 突然接到国家卫健委的通知 , 让他马上去武汉 。
电话持续了不到2分钟 , 去做什么、去多久、去哪家医院都没有细说 , 但两头都习以为常了 。 蒋荣猛没有更多行李 , 随身一个背包 , 拎了就走 , 当天抵汉 , 接他的人看了一愣 , 开玩笑说 , 你就这么来打持久战了?
这个突然的抗疫任务 , 最终的确演变成超出所有人预期的持久战 。 到达后头半个月 , 蒋荣猛在当地定点医院、发热门诊挨家踩点 , 试图摸清“新冠”的底细 。
情况并不乐观 , 病房中患者病情严重 , 有的因呼吸衰竭插了管、上了ECMO , 没有危重至此的 , 很多也出现了肺炎 , 超出了一般的流感;一周内 , 发热门诊的接诊量翻了数倍 , 患者等候的队伍排上了马路;核酸检测能力有限 , 大量患者因此难以短时间确诊 , 拿起CT片一看 , 典型的“白肺”;不论核酸结果 , 都需要隔离治疗 , 但医疗资源挤兑 , 医务人员、防护物资、隔离床位 , 都明显不足 。
看到的情况 , 让蒋荣猛一刻也不敢停下 。 他记下了解到的情况 , 需要增设定点医院、从各地增派人手、加强对武汉的交通管制等建议也一并写下 。 到了晚上 , 就将白天的所见所想上报 , 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
看病、培训、改造病区 , 不遗余力抗击新冠
在武汉 , 蒋荣猛待了109天 。 查房救人之余 , 但凡感染科医生能做的事 , 他都做了 。
为了承接激增的感染人群 , 武汉越来越多的医院成为新冠定点医院 。 治疗传染病 , 院感管理的要求更高 , 大多医院的分区隔离达不到要求 , 遇到新年 , 人力物力短缺 , 改造更为困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