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质量售后问题屡见不鲜 直播购物如何保障消费者权益( 二 )


对此 ,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韩英伟说 , 这与货品高仿真 , 与真品在功能、质感上相差不大且价格便宜 , 大众跟风盲从心理以及平台缺乏监管不无关系 。 除此之外 , 该案还暴露出直播带货市场缺乏有效的行政监管 , 行政机构应加大对这一新兴领域的监管力度 , 及时制止假冒伪劣等直播带货中存在的问题 。
在郑宁看来 , 其主要受到两方面影响 。 一方面 , 受价格心理的影响 , 大多消费者在不具备产品判断能力的情况下 , 倾向于参照同等价格购买商品;另一方面 , 客商拥有逐利性 , 所以在发现营销模式拥有较大盈利空间后 , 往往会忽视必要的尽职调查流程 , 直接投资缴纳高额加盟费 。
据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 截至2020年3月 , 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5.60亿 , 较2018年底增长1.63亿 , 占网民整体的62% 。 其中电商直播用户规模达2.56亿 , 占网购用户的37.2% 。
目前 , 直播带货规模庞大 , 已成为时下主流的带货行为 , 同时直播带货涉及主播、商家以及平台等多个主体 , 且直播行为具有即时性 , 事前很难防范 , 更多的是事后发现问题 , 通过举报、投诉等解决 , 监管部门缺少相应监管手段和监管经验 。
今年5月 ,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五一”小长假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显示 , 监测期内 , 共收集网络购物类负面信息66798条 , 网红带货、直播带货成为网络购物新方式 , 虚假发货、商品质量问题、售后服务问题反映较为集中 。
识别带假货直播间
保留证据理性消费
直播带货方式的迅猛发展 , 对提升消费体验、拉动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但夸大宣传、私下交易、假冒伪劣、售后服务保障难等问题也成为阻碍其发展的新隐患 。
6月15日 , 湖南省消费者委员会发布2020年第7号消费提示:直播带货消费也需科学理性 。 消费者要根据自身需要 , 理性消费 , 不要出于对主播个人的盲目信任或受直播平台以“价格低廉”“秒杀”或“数量有限”等宣传营造的产品稀缺的营销氛围影响 , 而盲目冲动消费 。
关于如何识别带假货直播间?韩英伟建议:第一 , 看产品在线和历史直播数据 , 通过观察在线人数、粉丝互动、产品成交、音浪等数据分析是否正常 , 如果数据显示较为反常 , 则该直播间的真实性存疑;第二 , 产品讲解、投放时长是否异常 , 一般产品讲解几分钟就会迅速带动观众气氛进入秒杀环节 , 产品投放不会连续投放 , 产品讲解时间过长、产品投放活动较多 , 则该直播间产品真实性存疑;第三 , 观看直播间产品点赞与评价 , 要注重审查评价与其直播间产品的相符性 , 评价内容与产品的风格明显不符 , 则该直播间存在虚假直播的可能性很大 。
郑宁也提醒 , 在直播间购物时 , 首先 , 不要轻易相信主播营销时的术语 , 要审慎观察商品的价格变动趋势和产品资质情况;其次 , 尽量在官方旗舰店或知名主播的直播间购买商品 , 因为这些直播间的可信度相对较高 , 可以降低买假风险;最后 , 在收货后要善用第三方评估网站对商品真伪进行评估 , 若发现假冒伪劣问题要及时向平台举报售假直播间 , 防止该直播间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
同时 , 郑宁建议 , 消费者在直播购物时 , 应在第一时间保存相关购物记录资料(例如该产品直播时的广告宣传、支付凭证等) , 因为网络购物相关信息在删除以后很难恢复 , 所以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应该截屏 , 保留相关的原始数据 , 需要充分证据佐证诉求 。 若发现商品质量不合格、与广告宣传不符等问题 , 应及时与商家沟通 , 协商不成 , 可以申请平台介入 , 或者投诉到市场监管部门 , 对因产品质量造成的损害还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
【法制日报|质量售后问题屡见不鲜 直播购物如何保障消费者权益】“直播带货要想规范发展 , 除了要求消费者增强自我防范意识、理性消费以外 , 直播平台加强自律、监管部门依法监管也缺一不可 。 ”韩英伟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