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妈取经|不是叛逆而是在求救,孩子老说这几句话

点击右下角“关注”我噢~
作者:川妈
朋友跟我说 , 她最近一直在追《以家人之名》 , 觉得自家娃和剧中的女二齐明月特别像:
各方面不能说是最好 , 但也都不差 , 但不知道为什么孩子总是看上去有点自卑 。
更要命的是 , 遇事没主见 , 不管啥事问她的意见 , 不是“随便”就是“还行吧” , 简直能把人气个半死 。
宝妈取经|不是叛逆而是在求救,孩子老说这几句话
文章图片
朋友说 , 每次孩子脱口而出“随便”时 , 她都觉得自己特别不受尊重 。
想想自己辛辛苦苦操持娃的衣食住行和学习 , 到头来“皇帝不急、太监急” , 人家完全不在乎 。
其实 , 朋友家的娃不是个例 。 很多孩子都喜欢把“随便、无所谓、都行、差不多”这样的话挂在嘴边:
晚上想吃什么?——随便 。
给你买这件黑色的外套怎么样?——还行吧 。
钢琴和架子鼓 , 你想好学哪个了没?你喜欢哪个?——都差不多 。
还有的孩子爱说“我不要”“我不去”“反正……” 。
你要不要也去试试?不要 , 我不去 , 要去你去 。
反正我说什么都是错的 , 你永远是对的!
我努力有用吗?反正你和我爸就觉得我什么都不如别人 。
孩子这些看似细碎、常见的口头禅 , 就像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 。
看似漫不经心、平平无奇 , 实则隐藏了很多容易被忽视、却很重要的“信息” 。
宝妈取经|不是叛逆而是在求救,孩子老说这几句话
文章图片
孩子的口头禅 , 藏着大秘密
语言学上有一个词 , 叫作implicature(会话含义) 。 它指的是说话人言语之下所暗示的信息 ,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言外之意” 。
听话听音 , 一句话说出来 , 虽然包含很多内容 , 但在众多内容中 , 总会有一个焦点(focus) 。
而对孩子来说 , 他们的口头禅 , 就是我们父母应该关注的信息焦点 。
因为 , 这些孩子张口闭口离不开的口头禅里 , 往往藏着他们最真实的想法和不愿直说的情绪 。
当孩子说“随便、都行”的时候 , 他是真的完全不在乎、没想法?还是被逼无奈的无声妥协?当孩子说“我不去、我不要”时 , 他是因为不喜欢而拒绝?还是在害怕什么?当孩子说“反正我做什么 , 都是错”时 , 他是真的想跟父母对着干?还是用看似“叛逆”的语言 , 来保护自己?
宝妈取经|不是叛逆而是在求救,孩子老说这几句话
文章图片
如果我们不去思考孩子口头禅的“言外之意” , 不去感受背后的真实需求、研究原因 , 而是一味地凭主观感受就给孩子贴标签、下定义 , 认为孩子“没主见”“不懂事”“没良心”“胆小怯懦”“叛逆” 。
这样只会造成亲子沟通不畅、长期争吵的恶果 。
就像《非暴力沟通》的作者马歇尔·卢森堡所说的:沟通中最大的敌人 , 不是其他 , 正是那些不假思索就说出口的话 。
另一方面 , 我们认为随口说说、无关紧要的口头禅 , 其实正在无声无息地影响孩子长期的认知学习和心智模式的发展 。
作为社会建构主义奠基人 , 维果茨基(大家熟知的最近发展区、脚手架概念都是他的重要理论发现)在他的扛鼎之作《语言与思维》一书中提出:语言是思考和认知的工具 , 是孩子一切学习的基础 。
孩子通过语言从身边掌握更多知识的人(MoreKnowledgeOther)那里获取信息、知识甚至观念 , 在吸收、内化成自己的个人言语(PrivateSpeech)后完成学习的过程 。
孩子脱口而出的口头禅 , 作为他个人言语的代表 , 反映了他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式 。 比如 , 一个整天把“差不多”挂在嘴边的孩子 , 在学习生活中往往真的不细心、不严谨 。
口头禅的养成过程 , 提示我们孩子所处的环境给他的思维、学习带来的消极影响;而口头禅的表达 , 更是正在更深入地影响他后续的成长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