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道德教育只能在家庭内部进行?
意大利有一个传统 , 就是孩子出生后两周要去教堂受洗 , 在受洗的时刻 , 除了孩子的父亲 , 还会有另外一位成年男子 , 那就是孩子的“教父”!为什么要为孩子认一个教父呢?这就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易子而教”一个道理 , 有些东西父母自己说了效果不好 , 要换一个人来讲 , 所以“教父”其实就是孩子的精神和道德的导师 , 他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引导他的精神成长 。 一般都是孩子父亲委托一位自己信得过的好友 , 来承担这个重任!在古希腊时期 , 马其顿国王在儿子亚历山大13岁的时候为他请了一位老师 , 就是当时最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经过亚里士多德的指导 , 亚历山大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征服者 , 战无不胜 , 20来岁就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 将希腊文明传递到了当时的整个已知世界!中国历史的帝王将相也是如此 , 一般都是请名满天下的大儒为孩子精神导师的传统 , 比如我们熟知的“太子太傅”这个职位 。 现代经济学和伦理学的奠基人亚当斯密 , 也被当时英国的外交大臣请为自己儿子的精神导师 , 并为此支付了极其昂贵的费用 。 可见 , 道德教育对教导者的个人素质要求很高 , 所以只能在家庭、朋友或者是个人导师之间展开 。 在传统社会 , 人们会调动家庭中所有的资源 , 精挑细选 , 甚至花费重金 , 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人来担任孩子的精神导师 。 这是一个极其精细化和私人化的领域 , 是一个不可能社会化“大分工”的领域 。 为什么道德教育是一个私人领域呢?因为道德并不是知识 , 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经验分享 , 教导者本人要接受学生的审视 , 是一个相互建构的过程 。 在这个过程中 , 没有真正的老师 , 双方都是分享者 。 教师不过是一个普通的职业 , 很多老师本人不幸福 , 道德也不高尚 , 甚至还有很多懦弱、虚荣、尖酸刻薄之辈 , 他们哪里能传授道德(幸福之道)呢?不幸福、不美好的人来讲道德 , 当然会让学生们反感 , 甚至产生一种道德幻灭感 。 所以宁可不讲教育 , 也不要让不合适的人去讲道德 , 这反而导致道德的败坏 。 借用维特根斯坦的一句名言 , 就是:有些话 , 如果找不到合适的人来讲 , 则宁可保持沉默!公立学校可以教知识 , 比如老师讲三角函数 , 孩子只能乖乖听 , 但老师讲道德 , 那孩子就会问了 , 您说的东西自己信吗?比如老师对学生说 , 我这样的生活方式很幸福 , 受人尊敬 , 孩子就会观察:老师您真的幸福吗?那你为什么时常愁眉苦脸、脾气暴躁?另外 , 您真的受人尊敬吗?为什么我对您就没有发自内心的尊敬呢?为什么我并不觉得您是一个拥有美德的人呢?当孩子有了质疑 , 老师其实就必须回应 , 孩子们接受不接受还要看老师是不是说了真话?但在公立学校 , 这样的对话不可能存在 , 一个班那么多学生 , 还有考试压力 , 哪有那么多时间来一对一对话?既然没有这个条件 , 那就别掺乎这个事了 。 就好像做爱一样 , 没床没房间没时间 , 那暂时别做了 。 你在大庭广众之下 , 找一些陌生人做爱 , 能不恶心到自己吗?时间长了能不性冷淡吗?所以要知道一个基础的原则:如果没有条件跟孩子进行平等的对话 , 就不要急于跟他谈道德问题 , 因为说教本身就是不道德的!当我们意识到道德是个人之间真诚的对话 , 克制了说教的欲望 , 一种真正的力量就会崛起 , 那就是孩子们的兴趣和爱好 , 这是真正的道德之源:快乐的满足感!道德就是人生获得快乐和满足的秘诀 , 而兴趣和爱好就是这种满足感的来源 。 当孩子们学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 体验到快乐和满足 , 道德感就会上升 。 相反 , 孩子们没有快乐的体验 , 很压抑 , 但你每天跟他说这样很道德 , 那么道德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压迫性的东西 , 就会反感 。 人有追求快乐的本性 , 当孩子们离开学校之后 , 就会变本加厉的去做那些道德禁忌的事 , 补偿自己!这是人的本性使然 , 不可遏制 。
推荐阅读
- 为什么不用巨型挖泥船把黄河下游的淤泥给挖走呢?
- 美国耕地面积比中国大,为什么粮食产量不如中国?
- 为什么中国有四大发明却在科学技术方面落后西方了?
- 为什么去教堂免费, 去寺院却是高消费?
- 大家为什么那么喜欢长途自驾游?
- 苦劝3天大爷仍被骗567万,老年人为什么容易受骗
- 这些次世代品牌,为什么可以掏空你的钱包
- 白起忠心耿耿了30年,却惨遭秦王赐死,这是为什么?
- 朝鲜大型集体活动为什么不带口罩?
- 贾冀豫~中国9500万人为什么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