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瞭望丨堵住环评造假暗门

:原题为_《瞭望》|瞭望丨堵住环评造假暗门。
《瞭望》|瞭望丨堵住环评造假暗门
文章图片
造假 王威图/本刊
◇“环评机构收了业主单位的钱就要为他们服务 , 很难做到客观中立 。 ”
◇“环评公司受了处罚 , 实际控制人又重新注册一个公司 , 照旧开展业务 。 ”
◇按该省基层环评审查力量计算 , 县市区审批人员每年要看上千份环评文件
“深圳湾航道疏浚工程是落实湛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体现 。 ”这是今年3月 ,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在其官方网站公布的《深圳湾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中的一句话 。
深圳市工程的环评文件35次出现“湛江” , 不可谓不魔幻 。
环评是约束项目和园区准入的法制保障 , 是在发展中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 。 而环评质量是环评制度效力的生命线 。 近年来 , 从“红顶中介”到独立法人 , 再到取消资质许可 , 环评机制正在经历改革阵痛 , 环评乱象不时发生 。
给现成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换个地名和部分表述 , 摇身一变成为一份新的环评文件;业主单位出钱、环评机构“消灾” , 一些环评文件中建设项目关键数据或信息缺失;有的环评师几个月编制数百本环评报告等环评文件弄虚作假、粗制滥造问题持续引发公众关注 。
受访基层干部和业内人士认为 , 环评文件编制质量不高 , 表面上看是环评编制单位能力不足、不负责任 , 深层原因是一些建设单位环评主体责任意识淡薄 。 须落实法律责任 , 加强信用管理 , 产生联合惩戒的强大威慑力并进一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
29日的座谈会16日“被召开”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环评事件之后 , 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加大了监管力度 。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4月印发《关于加强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质量监管工作的通知》 , 明确提出“切实扭转环评文件编制质量不高的被动局面 。 ”
然而 , 采访人员通过梳理相关数据及通报发现 , 环评文件粗制滥造、弄虚作假情况不容乐观 。
今年7月 , 生态环境部通报2020年一季度环评文件常态化复核发现的问题 , 涉及24个省(区、市)各级审批部门审批的101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 , 8份存在质量问题 。
中部某省生态环境厅近期抽查省内外12家环评编制单位 , 发现其中4家不规范 。
西部某市技术复核近一年环评文件157份 , 其中不合格环评文件16份、环评审批问题2个、审批系统填报问题100余条 。
环评文件编制质量不高 , 一方面表现为粗制滥造 , 技术性差错较多 , 如遗漏评价因子、污染源核算方法或结果错误、所提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不符合相关规定、环境要素或者环境风险预测与评价内容不全等 。
另一方面存在抄袭编造、弄虚作假问题 。 长期关注环评问题的民间环保组织广州绿网环境保护中心干事丁文章介绍 , 环评文件中的公众参与造假比较突出 。 如今年7月16日 , 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公开的一份环评报告书写到“2020年7月29日广宗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组织召开了本规划环评的座谈会” 。
29日的座谈会 , 16日“被召开” , 其真实性不言而喻 。
资料不全想象凑
采访人员采访获悉 , 编制一份环评报告书或报告表 , 环境监测一般用时1个月 , 公众参与需多花1个月 , 编制、报审等环节也需要1个月 , 所以完成时间一般不低于3个月 。 编制大型复杂建设项目的环评报告用时更长 , 可能要一两年以上 。
“我们当地某环评企业的一个环评师 , 8个月编制环评报告书5本、环评报告表234本 , 明显不合常理 。 ”西部某市生态环境局一位干部告诉采访人员 。
这位干部坦言 , 当地注册登记的环评单位有130多家 , 注册环评师近400名 , 还有在当地开展环评的外地企事业单位 , 数量较多 。 但实际上 , 有的单位只有一名环评师 , 工作量大 , 因而出现没有环评师资格的枪手代劳编制环评 , 再由环评师签字的情况 , 甚至冒名顶替等违法违规行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