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野猫|图灵奖获得者 Alan Kay:突破常规思维,创建下一代科研社区( 三 )


到这里 , 我们不妨补充参考一下Alan Kay在白皮书「How ?」关于新思维模式的描述 ,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全系统思维”(Whole Systems Thinking) , “以最大的尺度和最复杂的方式看待大多数事物” 。
接下来 , Alan Kay 列举了历史上一系列基于“威胁”而诞生的重大项目:因为“大萧条”而产生的「帝国大厦」 。
甜野猫|图灵奖获得者 Alan Kay:突破常规思维,创建下一代科研社区图9:工程的杰作——帝国大厦 。
Alan Kay首先介绍的是「帝国大厦」 , 他认为建造帝国大厦是历史上最杰出的设计和规划工作 。 帝国大厦 , 从拆除之前的场所到建造起整个新的建筑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 而完成这项工程的建造者也不超过 3,000 名 。 这项工程之所以能以这样的方式被完成 , 是由于「大萧条」严重打击了美国 , 而此时正是帝国大厦需要资金的时候 。 所以建造帝国大厦的动机 , 一方面是(由于资金紧张)需要尽快完成这项工程;另一方面 , 需要向人们展示建造这样一座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的真实过程是怎样的——通过工程的力量提振人们的信心 。
接下来 , Alan Kay 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项目 , 包括「原子能计划」、「布莱切利公园密码破译」、美国和英国共同参与的「雷达」项目等 。 而到了和「冷战」期间 , 美国有大量的资金继续提供给了此类项目:1957 年 , 其中一部分资金用于资助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 , 而在 1962 年 ARPA 成立了信息处理技术办公室(IPTO) , 这是一个深入研究信息系统的、非结构化(Non-Structured)、与众不同的研究部门 , 采用了自下而上的研究组织方式 。
结合白皮书「How ?」 , Alan Kay关注这些项目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些项目规模庞大 , 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 它们都解决了以前认为不切实际或异想天开的问题 , 完成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 。 这些项目涉及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 , 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 并且随时获得相应的资金支持 。
概而言之 , 它们都是基于“非常规”思维的工作模式下取得了杰出成果 。 接下来 , Alan Kay 以1971年成立的施乐帕克(Xerox PARC)为例 , 从多个角度阐释了构建优秀科研团队、科研社区以及相关评价机制的全新思维方法 , 这些思想之光、经验法则对于我们探索当前的AI科学研究 , 非常值得借鉴 。
4 施乐帕克的科研奇迹
研究结果的好坏与资助者密切相关施乐帕克是施乐公司资助的一个研究小组 , 如下图 10中右侧的「冷战」部分所示 , 它脱胎自之前ARPA 的雷达研究小组 , 该小组从之前的项目中学到了如何大规模地将科学与工程相结合 , 从而将科学研究与未知事物相结合 。
甜野猫|图灵奖获得者 Alan Kay:突破常规思维,创建下一代科研社区图 10:向 ARPA 社区投资的巨大回报 。
如图10右下方所示 , Alan Kay 列举出了PARC的「8.5」个重要发明:Modern Personal Computer (个人电脑)、 The GUI(图形用户界面)、WYSIWYG & DTP(所见即所得文本编器)、Real OOP(面向对象)、Laser Printer(激光打印机)、Outline Fonts & Postscript(大纲字体和页面描述语言)、Ethernet(以太网)、Peer-Peer & Client-Server(点对点&客户机服务器) , 还有Internet(因特网)因为是合作项目 , 便算0.5个 。
令人惊讶的是 , 所有这些成果只不过是 25 个左右的研究人员在大约 5 年的时间内完成的 。 同时 , 完成这些研究所花费的经费并不高昂 , 按照现在的标准来计算 , 它们不过花费了 1,200 万-1500 万美元 。 但是这些研究成果带来的巨大收益已经超过了 40 兆美元 。 这些成果创造了一系列崭新的「工业种类」 , 而不是仅仅对现有行业做了「加法」 。 由于这些发明 , 诞生了许多股市估值非常高的美国公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