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舰|SpaceX展示并宣称他们的巨型星舰将在几个月内发射
SpaceX公司和特斯拉公司的CEO埃隆·马斯克在德克萨斯州的博卡奇卡村公布了他的星舰Mk1的原型 , 并宣布该飞船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做好飞行准备 。
本文图片
据《纽约时报》报道 , 马斯克声称在一到两个月内 , 这艘164英尺高、200吨重的星舰将开始无人驾驶状态下的试飞 。 它将在空中飞行12英里 , 然后完好无损地返回地面 。 马斯克告诉采访人员 , “整个起飞和降落的过程将会是相当壮观的 。 ”
本文图片
这艘被放置在SpaceX的猎鹰1号(Falcon 1)火箭旁边展示的原型 , 是由不锈钢制成的 , 而不是碳复合材料或铝基材料 。 Ars Technica(美国知名科技媒体)指出 , 碳复合材料或铝基材料赋予了它“特殊的热性能” , 而且成本更低 。
本文图片
“在极寒环境下 , 不锈钢301并不会变脆;它的高达1500摄氏度的融点也足够应对返回大气层时的极高温 。 因此 , 这艘飞船只需要一个适度的 , 类似玻璃的隔热层 。 ”
另一个优势是成本 。 对于一个自己建造飞船的公司来说 , 成本很重要 。 ”他说 , “每吨碳纤维材料的成本约为13万美元 , 而不锈钢的售价仅为每吨2500美元 。 ”
本文图片
据Ars Technica介绍 , 马斯克表示:“到目前为止 , 不锈钢是我们在设计上做出的最正确的决定 。 ” “…钢易于焊接 , 而且拥有良好的耐候性 。 老实说 , 我简直爱死钢铁了 。 ”
马斯克总喜欢以一种大胆的姿态开诚布公 , 这次他宣称星舰最终会携带地球殖民者登录火星 。 配备的超重增压级将使220000磅载重量的火箭高达387英尺 , 据说可以在六个月内做好轨道飞行的准备 。 据《纽约时报》报道 , 马斯克补充说SpaceX“可能会在明年实现载人飞行 。 ”该报告指出 , 专家们认为除了商业用途之外 , 这艘飞船在任何领域都有立足之地 , 因为该火箭的体积对于大多数商业用途来说 , 都显得过于巨大了 。
本文图片
专家认为星舰的技术并不需要不切实际的物理或技术飞跃 , 而是可能实现的 。 的确 , 星舰采用了许多几十年前就被研究过但从未付诸实践的理念 。
更让他们困惑的反而是 , SpaceX该如何利用星舰赚钱 。 马斯克也认为 , 若要发射目前的卫星 , 它的体积已经远远超出了所需 。
马斯克不情愿地承认 , 就目前而言 , 这艘飞船并没有太多商业市场——“不是什么大问题” 。
本文图片
可能实现的用途包括发射SpaceX的Starlink卫星互联网(天文学家担心这一举动可能会干扰科学研究并制造太空垃圾) , 以及昂贵到超出想象的国际旅行 。 马斯克告诉《纽约时报》的采访人员 , 星舰可以在30分钟内从纽约飞到东京 , 而且“它基本上是一台可以着陆的洲际导弹 。 没有什么能比洲际导弹能更快地完成这趟旅程 , 只是少了一颗核弹 , 多了一次着陆 。 ”
据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报道 , 马斯克补充道:“任何进入未知领域的发展都很难做出精确的预测 。 ”“但我很确信 , 这件事会发展得非常快 。 ”
本文图片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 , 马斯克还预测 , 星舰的长期成本将低于最初的预计 , “可能更接近2 - 3亿美元 , 而不是现在的10亿美元 。 ”宇宙飞船的可重复使用性是至关重要的 , 在几乎任何机动交通工具中——无论是飞机还是汽车 , 马还是自行车——都可以重复使用 。 ”如果汽车是一次性的交通工具 , 那几乎没人能负担得起这笔开销 。 所以关键的突破是一种可以快速重复使用的轨道火箭 。 ”
NASA局长吉姆·布里登斯汀似乎没有那么热情 , 他在推特上相当明确地点名SpaceX和马斯克 , 暗示该公司应该专注于一再推迟的商业载人计划 。 SpaceX的“乘员乘龙”计划和竞争对手波音公司的CST-100“星际客机”计划都是为了取代已经退役的航天飞机 , 而该计划的现状比原先的规划落后了数年;2019年4月 , “乘龙号”太空舱在测试时发生爆炸 , 尽管SpaceX不久后就承认了这个事件 。
推荐阅读
-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再立奇功,超60枚星链卫星被送往太空
- 特写|程潇在家做饭展示厨艺,镜头特写到她的手时,我却在关注她的指甲
- 展示|万能王一博参加摩托车比赛!到底还有多少面没有展示给我们!期待
- 淘宝|淘宝中差评标签不再单独展示,究竟是好是坏?
- 电视剧|安家:三位店员生活展示,朱闪闪王子健令人心疼,老油条最温馨
- 故居|“吉隆坡王”叶亚来文化展示馆开馆
- 房展会 线上 渝中|2020渝中区线上房地产展示会开幕 购房优惠券最高抵2万
- 今日事|光影诉说“十三五”! “我们这五年”摄影作品征集展示活动等你来晒图!
- 医师|神经内科李小波医师在燕山脑血管会议进行汇报展示并获奖
- 旅游|太空旅游市场细化且竞争日趋激烈 SpaceX蓝色起源等争当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