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管理|中国企业会成功“接盘”吗?,飞利浦即将出售家电业务( 三 )


中外管理|中国企业会成功“接盘”吗?,飞利浦即将出售家电业务
文章图片
刘步尘:如果中国企业能够接盘 , 海尔的可能性要大于美的 。 因为方洪波曾说:“美的收购库卡后 , 未来几年不准备再收购了……” 。 而且 , 美的的优势就在于小家电领域 , 它为什么再收购一家跟自己业务重合的产业呢?
海尔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 飞利浦要出售的生活电器和小家电领域 , 是海尔的短板 。 海尔收购后将对自身形成产业互补 。 而且 , 海尔国际化收购经验丰富 , 可以把过去成功经验复制过来 。
4
如何应对跨国并购中的挑战与风险?
《中外管理》:对于中国企业而言 , 若是整体收购 , 就需要研判品牌之外的技术、渠道、管理等问题 , 毕竟中国IT、家电企业收购洋品牌 , 很多没有真正成功 。 这次收购飞利浦家电 , 挑战也很大 , 因为飞利浦在欧洲、北美等全球主要区域都有布局 , 品类繁多 , 整合难度颇高……怎么看跨国并购中经常出现的困难与挑战?
刘步尘:中国企业近几年的国际化收购 , 之所以成功的不多 , 主要因为中国企业的经营管理观念 , 无法嫁接到国外企业中去 。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跨国收购中的文化融合”难题 , 这是最大的挑战 。
另外 , 国外的法律环境千差万别 , 消费者心理也不一样 , 对于这些 , 中国企业如果没做好足够的了解和准备 , 仅凭一腔热情就去收购 , 尤其是收购比自己高大上的欧美企业 , 失败是必然的 。
还有一点 , 经营国际企业的前提条件 , 是人才要国际化 。 国际化业务必须由有经营国际企业经验的人去打理 。 很多中国企业 , 直接派遣中国本土高管去管理外国人 , 最后都吃了大亏 。
中外管理|中国企业会成功“接盘”吗?,飞利浦即将出售家电业务
文章图片
《中外管理》:收购海外资产时 , 需要权衡哪些风险因素?
张熙:中国企业此前在国外收购的一些中高端家电品牌 , 我们称之为“没落的贵族” , 我们最初也希望把它们做得好一点 , 让其重新焕发青春 , 但真正成功案例的并不多见 。
以TCL收购汤姆逊为例 , 汤姆逊当时已是一家没落的家电企业 , 做的是老式显像管电视 。 TCL收购后的两年之内 , 新一代显像技术就出来了 , 汤姆逊早前研发的技术顿时失去了价值 。 本来TCL买的就是汤姆逊技术 , 因为没有从产业升级的角度去考虑 , 最后付出了惨痛代价 。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收购海外资产之前 , 一定要站在产业背景下仔细权衡风险 , 要考虑即将购买的技术 , 是否符合中国市场的实际需要 。
另外 , 投后管理也是关键一环 。 包括业务整合和跨国管理 。 好在中国这些家电巨头 , 海外并购经验很丰富 , 相信对于投后管理、投后整合的重要性 , 势必是非常重视的 。
5
“蛇吞象”不会持续太久 , 内生性增长才是未来
《中外管理》:之前像日立、惠而浦、西门子都在降低家电业务投入 , 或出售相关业务 。 此次飞利浦只是在重复其他曾经的家电巨头走过的路而已 。 随着国际家电企业逐步退出C端业务 , 怎么看未来中国企业国际化并购的趋势走向?
刘步尘:过去十余年 , 中国家电国际化并购是个常态 , 但今后中国企业未必继续走国际化并购之路 , 而是向内生性增长过渡 。
中外管理|中国企业会成功“接盘”吗?,飞利浦即将出售家电业务
文章图片
家电产业是这样一个趋势:当一国成为发达国家后 , 家电在这个国家的地位或存在感是下降的 。 欧美、日本、韩国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
如果有朝一日 , “全球家电大国”不再是中国 , 而是成了印度、南非、越南等国家 , 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高兴 。 因为这意味着 , 中国已逐渐步入发达国家阵营 。 因此从趋势看 , 未来家电产业一定要把提高竞争力的发力重点 , 向内生性增长路径倾斜 , 不能一味地搞外延式扩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