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做把紫砂壶要写一首RAP,搞个漆器要和爱马仕联名?|做非遗的年轻人


摘要:非遗手艺传到了“90后”、“80后”手里 , 一些做法可能在老一辈眼里有些离经叛道 , 但创新不应被忽视 。
紫砂壶|做把紫砂壶要写一首RAP,搞个漆器要和爱马仕联名?|做非遗的年轻人
本文插图
最近 , 经专家评审 , 江苏227位乡土人才正式获评高级、正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职称 。 这些晋升至“教授级”的乡土人才中 , 有绣娘、锁匠 , 有种田高手、饲料大王 , 也有海归博士和职业农民 , 有人出自紫砂壶、漆器、花木种植、广告摄影公司 , 还有一位宿迁的锁匠顾师傅 , 开锁、制锁干了30多年 , 痴迷锁具研究 , 拥有防盗窨井盖、新型车辆双保险防盗锁、摩托车防盗锁等20多项专利 , 他的徒弟们也在发明之路上取得累累硕果 。
这则消息 , 让一群年轻人心头一热——今年26岁的孙羽飞和34岁的甘菲从未见过面 , 但或许在某个平行时空里 , 他们会相谈甚欢 。
他们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行业里的“后浪” , 一人做紫砂壶 , 一人做漆器 。 孙羽飞出生在有中国“陶都”之称的江苏宜兴市丁蜀镇 , 从小就跟紫砂结缘 。 靠着家传的制陶手艺 , 1994年出生的他 , 小小年纪就被华东师范大学聘为校外专家 。 不过 , 他不满足于只做传统的紫砂壶 , 想在其中加入赛博朋克等新潮的元素 。 今年 , 他还把紫砂写成了说唱歌曲 , 一首《有一把紫砂壶它叫作宜兴》在网上收获了不少好评 。
在安徽黄山 , 甘菲的父亲甘而可 , 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州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 但甘菲却不想做漆器技艺的传承人 , 反而把心思都花在了漆器的推广上 。 比如 , 和爱马仕的子品牌“上下”联名合作 , 将漆艺融入当代设计 。 另外 , 她还想将其他传统技艺融入漆器制作 , “做一些新奇的实验” 。
近年来 , 各地对非遗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 各级非遗项目持续扩增 , 非遗的活态传承被一再强调 。 已经有一些新的尝试 , 比如用练习生模式选拔非遗传承人 , 用民乐唢呐吹奏电音 , 将舞台剧、街舞、小品融入皮影戏等新尝试层出不穷 , 非遗项目不断“出圈” , 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的同时 , 也试图打开通向当下生活的更多接口 。 但另一方面 , “80后”和“90后”已经或即将三十而立 , 陆续步入社会舞台的中央 , 但在“慢工出细活”的非遗手工艺圈子里 , 他们很难突破“后浪”的标签和天花板 ,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放大了他们的困惑与焦虑 。
非遗手艺传到了“90后”、“80后”手里 , 一些做法可能在老一辈眼里有些离经叛道 , 但创新不应被忽视 。
拿什么留住年轻人?
孙羽飞和紫砂的缘分 , 打小就结下了 。 他出生在宜兴的紫砂世家 , 父亲是当地紫砂工艺厂的带班老师 , 家里的长辈几乎都是厂里的职工 。 现在 , 做紫砂也成了孙羽飞的工作之一 。 他每天早上6点起床 , 一直工作到下午5:30 , 固定作息 。
在大多数的非遗传承中 , 家族传承可能是最常见的方式 。 “在宜兴 , 几乎所有做紫砂的年轻人 , 问及原因 , 都会回答‘从小耳濡目染’ 。 ”孙羽飞告诉采访人员 , “但大多数人可能和我一样 , 虽然从小受到家庭影响 , 长大后却很少会想要去接替父辈 。 ”
小时候 , 孙羽飞几乎每天都能看到父亲做紫砂壶 , 但他不感兴趣 , 也从不上手去做 。 等上了大学 , 孙羽飞选择了南京艺术学院的陶瓷设计专业 。 说是选择 , 其实就是家里的意思 , 为的是学成之后子承父业 。
“从小在做手艺的家庭中成长的人 , 多少都会有些叛逆 。 ”甘菲也有类似的想法 , “可能正是因为从小看着父亲辛苦做事 , 我才更加不想接父亲的班 。 ”甘菲父亲甘而可 , 在圈内很有名气 , 他做的“菠萝漆”漆器圆盒曾入选故宫博物院现代工艺品收藏 。 早年间 , 甘而可学过绘画、雕塑 , 做过木工 , 还开过古玩店 。 1999年 , 甘而可迷上了漆器 , 索性关了店 , 一心钻研徽州当地的传统犀皮漆工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