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味哆啦|36年后,邓婕为这件事决意复出,亮相中国电影艺术资料馆

1984年春天 , 她由川入京参加电视剧《红楼梦》剧组的面试 , 一下火车就听到来接站的制片主任任大惠的大嗓门:“谁是邓婕?谁是邓婕?”然而 , 当满身疲惫、满面尘土的她上前自报家门时 , 却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难以遏制的失望 。 对此 , 她也只能自我解嘲:“我知道我自己 , 扔进人堆就找不见 , 个子太矮 , 才1米56 , 长相一般 , 皮肤又黑 。 ”
也是那一年 , 参加完培训班开始第二轮录像 , 已经备选王熙凤的她 , 终于拼到了中场 , 可以参加半决赛了 。 录像当天 , 当她找到化妆室 , 发现参加当天录像的其他演员已经开始化妆了 。 她怯生生地打听谁为她化妆 , 有人让她去墙上化妆单上找 。 她一张张单子找过去 , 一遍又一遍 , 没有她的名字 。 问了一圈才明白 , 不起眼的她被忘了 , 当天录像的40个学员 , 名单上39人 , 单单漏掉了她 。
……
36年后的2020年8月 , 电影《活着唱着》的首映礼在中国电影艺术资料馆举行 , 邓婕作为监制出场 。 尽管 , 这是一部新人执导、素人演员出演的小成本电影 , 她只是这部电影的幕后人员 , 但整场活动 , 几乎她到哪儿 , 哪儿就是C位、焦点 。 人群好像藏不住她 , 哪怕那一晚影视圈大腕云集、星光熠熠……
壹“川剧是流在我血液里的东西”影片《活着唱着》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民间川剧团的故事 , 展现民间剧团团长赵丽(由其原型赵小利饰演)及她的团员们坚守与热爱川剧这门技艺 , 顽强与从容的生活 。 最终 , 小人物的乐活与大时代的交错 , 走向自我成全的和解之路 。
“川剧其实是流在我血液里的东西 , 我出生在川剧世家 , 15岁考了四川省川剧学校 , 川剧班学了五年 , 毕业分配到四川省川剧院 , 又是五年 , 整整十年 。 所以我说这个戏我必须做 , 他们的故事我必须要拍给大家看 , 这么多年对川剧的情感在我心里面的 。 ”邓婕穿一件宽松的T恤 , 待人随和、说话平和 , 有问则答 , 并不设限 , 妆容举止却是严整的 。
虽说父母都是川剧演员 , 但父亲早逝 , 母亲演出繁重顾不上照看她 , 在姨妈家长大的她小时候对川剧并无太大兴趣 。
那时候 , 正是样板戏风靡全国的年代 。 邓婕抱着收音机 , 把八个样板戏听得熟熟的 , “小时候喜欢京剧 , 八个样板戏都会唱 , 像《红灯记》 , 李玉和、李奶奶、李铁梅全能唱下来 。 那会儿《红灯记》改了几个版本 , 我都记得改在哪儿了 , 怎么改的 。 那时候反而觉得川剧不好听 , 都是高腔 , 用四川话唱 , 土 。 ”
上了川剧学校 , 头些年学的也是现代戏、样板戏 , 抄搬京剧的多 。 对川剧 , 邓婕仍然爱不起来 , 人长得娇小 , 那些高大全女性的角色里 , 她找不到表演的感觉 。 直到1977年 , 学校恢复了传统戏的教学 , 她才在《拷红》《别洞观景》等经典折子戏的学习中 , 开始渐渐了解川剧、喜欢川剧 。 毕业戏 , 她连唱了14场《拷红》 。
“可能是父母的遗传基因 , 我从懂事开始 , 就梦想着当一名演员 , 那时候都讲工农兵 , 同学的理想是当医生、当老师、当兵 , 可我觉得那都和我没关系 , 我就是要当演员的 。 ”
梦想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 。 “记得有一次 , 在学校排《审椅子》 , 我觉得自己挺不错的 , 可到最后演出 , 老师说我矮 , 上台不好看 , 硬把我换下来了 , 找了唱做都不如我 , 可个子比我高的同学 。 我那时候很难过 , 也想 , 要不改行吧 , 可除了演员 , 我真的什么都不想做 。 ”
真正体会到川剧之美 , 还是在毕业进团后了 。 上世纪70年代末 , 她跟随省川剧院去北京演出 。 那时院里云集了一批年富力强 , 又有丰富表演经验的演员 , 而那一次演出的又都是川剧的骨子老戏 。 作为跑龙套的青年演员 , 她有大量的时间站在侧台观摩 , “那真是丝丝入扣的表演!”她由衷感慨 , 把“丝丝入扣”几个字咬得很重 , 川剧大师的表演 , 对角色演绎之准确、之细腻、之生动、之高级深深震动了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