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网|40年,我与经济特区共成长( 三 )


昔日 , 被寄予厚望的厦门生机盎然;如今 , 这块热土继续释放蓬勃朝气 , 阔步向前 。
从落后于国外到领先世界 , 华侨李桂雄每次返乡都有惊喜——
家乡的巨大变化让人开心
1981年9月6日 , 出生于广东汕头的李桂雄从广州白云机场坐飞机来到泰国 , 跟随在泰经营宝石生意的亲叔叔学习珠宝知识和评鉴 。 17岁的他依依不舍地离开祖国 , 开启了39年的异国生活 。
“小时候家乡很穷 , 只是我们属于‘华侨之家’ , 有侨批 , 才能够生活得比别人稍微好一些 。 ”李桂雄说 , “当时中国刚刚改革开放 , 汕头特区刚刚成立 , 来自香港、台湾的衣服、家用电器等物资都很稀缺 , 我们觉得很新鲜、很向往 。 ”
李桂雄回忆 , 当时泰国是“亚洲四小虎”之一 , 马路上已经到处是汽车 , 与家乡汕头的差别非常大 。 “几十年过去了 , 中国的发展速度引领世界 , 现在情况已经相反了 。 ”李桂雄自豪地说 。
1980年8月26日 , 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决定 , 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决定在广东省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厦门设置经济特区 , 汕头由此搭上了改革开放的快车 。 从经济特区到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 , 从建设粤东中心城市到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活力特区和美侨乡粤东明珠……回望40年发展历程 , 汕头经济特区摸着石头过河 , 创造了多个“全国首创”和“全国率先” , 切实肩负起体制改革“试验田”和对外开放重要“窗口”的使命担当 。
“近20年来 , 我几乎每个月都会回中国 , 每年都要回去汕头两三次 。 ”李桂雄说 。 从萌芽起步到蓬勃发展 , 汕头新经济新业态蒸蒸日上:汕头获批设立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 淘宝镇、淘宝村数量分别为13个、94个 , 列全省第5位;2019年全市完成现代物流业增加值52.98亿元 , 快递业务量列全国第16位、全省第5位……
因侨而立、开放而兴 。 从经济特区到华侨试验区 , 汕头迎来“二次创业” 。 2014年 , 国务院批复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 , 汕头成为全国唯一一个以“华侨”为主题的国家级改革创新平台 。 依托丰富的侨乡资源 , 40年来 , 汕头累计引进外商投资企业5000多家 , 累计实际利用外资93.8亿美元 , 近九成为侨资 。
“汕头特区40年来的建设与发展 , 离不开海内外华侨华人、潮籍乡亲的大力支持 。 ”李桂雄说 , “我还清晰地记得2017年‘侨梦苑’在汕头揭牌落成的场景 , 建设汕头需要海内外广大侨胞、企业家共同参与 。 ”
40年来 , 汕头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 201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94.1亿元 , 是1980年的97.4倍;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416元 , 是1980年的99.7倍 。
如今的李桂雄已经荣任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中国侨联委员 , 为中泰两国和平发展、家乡汕头的建设献力 。李桂雄说:“目前汕头经济发展趋势良好 , 环境优美 , 人民幸福 , 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海内外侨胞乡亲、企业家对汕头的未来发展信心满满!”(本报采访人员 孔德晨)
【人民日报海外网|40年,我与经济特区共成长】《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9月01日 第 06 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