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猫小橘|不可忽视的儿童心理抚养,<<幽微的人性>>从小看大
宝宝不听话、难带 , 叛逆等这些常见的抚养问题 , 说到底还是我们不够了解孩子 , 不能理解他们的需求、没能真正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 。
我们大人经常会忽视孩子的心理感受、情感表达 。 因为我们想当然的认为孩子这么小 , 能有什么想法 , 只要吃好、穿好就行了 , 可事实并非如此 。
文章图片
人类心理发展最早出现的就是情感 , 所以心理抚养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情感抚养 。 在日复一复的照顾中 , 在你辛劳的付出中 , 孩子逐渐熟悉你 , 亲近你 , 有你在孩子就开心 , 有安全感 , 对你的依恋感也日渐加深 , 亲子间感情也逐渐深厚 , 这就是心理抚养 。
孩子吃的健康、营养 , 身体棒棒是第一要素 , 孩子的心理成长是第二要素 , 即使是还在嗷嗷待哺的小婴儿也有自己的心理的反应 , 见到妈妈就会高兴的笑 , 见到陌生人就会哭闹 , 这些都是孩子情绪的表达 , 也是孩子的内心反应 , 也是孩子情感的最初表达 。
网上经常会出现自己忙于工作只能把孩子给家里的老人带 , 自己平时也疏于照顾 , 结果导致孩子对父母比较生疏 , 有的宝妈就会责怪孩子为什么对自己不亲 , 有的还会责怪是老人故意让孩子疏远自己 , 其实这是想法是不对的 , 孩子从小生长的环境里很少出现父母的身影 , 缺少了父母的关心爱护自然不会对父母产生情感依赖 , 这本质上就是缺少了心理抚养 。
心理抚养的发展与情感、语言、社会属性、认识方式等有多方面的关联 , 可以说是环环相扣 , 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抚养 , 到孩子成年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 比如叛逆、性格冷漠等 , 这些成年后的问题都可追溯至孩提时期的抚养问题 , 所以李玫瑾教授说:人的问题是社会的问题 , 因为人是社会的一分子 , 有人的地方就有社会性 , 人的问题又是早年的问题 , 早年的问题有可能是生长环境的问题 , 成长环境的问题有可能是缺少心理抚养 。
文章图片
一、心理抚养的多面性
1、依恋现像:依恋是人的一种天性 , 是刚出生孩子对某一稳定抚养人的依赖 , 依恋也是父母或是其他抚养人获得对孩子心理进行控制的资本 , 如果没有这个抚养过程 , 很难让孩子心甘情愿的接受抚养人的要求和观念 。 所以谁带孩子孩子就跟谁亲 , 如果宝妈没有从小抚养孩子就不要抱怨孩子跟你不亲 , 也不要抱怨孩子不听你话!
孩子出生后一切生活都要依靠父母来照顾 , 饿了吃奶 , 哭了宝妈会心疼 , 生病了会照顾 , 这些生活的点点滴滴 , 让怀里的宝宝逐渐熟悉了父母的模样 , 声音及气味 , 只要接触到这些熟悉的内容宝宝就知道是妈妈来了 , 宝宝就会笑 , 如果是陌生人宝宝就会哭 , 直到妈妈再次出现 , 宝宝才会安静 , 才会感到满足与安全 , 这就是孩子对父母的依恋 , 这种抚养过程使孩子完全信任父母 , 以至于长大后才会听父母的话 , 听父母的教导 , 如果没有这个过程 , 孩子长大后是不会听父母的话 , 和父母之间的感情也不深厚 , 长大后的性格中会有冷漠、残忍的一面 。
以前的邻居小林因为工作忙就把孩子送给老家的奶奶的抚养 , 直到孩子6岁才接回 。 孩子回来后与父母十分生疏 , 也不愿多说话 , 父母的说教也听不进 , 还经常惹事 , 小林就认为是孩子的奶奶的教坏了孩子 , 故意不让孩子与自己亲近 , 也就不愿在孩子身上有更多的耐心 , 这是最致命的错误 。 最后孩子高中时离家出走了一年才回来 , 然后小林觉得自己也管不了孩子 , 所幸就不管了 , 孩子就出去打工了 。
2、语言发展:有了依恋孩子才会关注妈妈的一举一动 , 才会想表达自己 。 宝妈自己带孩子会用心去照顾 , 给孩子喂奶、换尿片时嘴里会不自觉的说些宝宝的小屁屁红红的 , 宝宝吃的真香这些细腻、温暖的话语 , 这就是碎碎念也是一种唠叨 , 虽然这时的宝宝还不会说话 , 但这些话对宝宝的语言发育是一种很好的刺激 , 会促进宝宝想去说话 。 如果是保姆或是老人来抚养孩子 , 或者平时忙着生活赚钱 , 就不会有这些充满爱意的话语 , 也不会在意孩子的感受 , 只想快点把我尿片换好 , 把饭喂好 , 缺少言语刺激的宝宝 , 长大后话不多 , 会沉默寡言 , 也不愿过多表达自己 。
推荐阅读
- 格格巫育儿|家长们要深思,不可忽视!,这碗“毒米饭”不知毁了多少孩子
- 小屁孩儿|父母要重视,吵架不当孩子面就是对孩子好?“隐藏伤害”不可忽视
- 居家的小男人|准妈妈要这样补,孕期不可忽视的DHA
- 布丁妈妈私享会|二胎不可忽视,同样个人成长也要与时俱进,产后过来人告诉你
- C妈学堂|父母要想养出优秀男孩,这些方面不可忽视,“男孩不是这么养的”
- 小芳养生解说|女大不避父”?其中的道理,父母不可忽视,为什么说“儿大要避母
- 育儿张医师|女大不避父”其中的道理,父母不可忽视,为什么说“儿大要避母
- 幼教帮帮帮|这些问题不可忽视,避免“摇”出危险,夏天带孩子坐“摇摇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