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家备小姜,小病不慌”,中药应该这样用,生姜的传奇功效



腹泻|“家备小姜,小病不慌”,中药应该这样用,生姜的传奇功效
本文插图

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两句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 , 不用医生开药方” , “上床萝卜下床姜 , 不用医生开药方” 。 这两句话都提到了吃萝卜和吃姜 , 身体健康 , 不用找医生开药方 , 同时规定了吃萝卜和姜的季节和每天的时辰 。 可是我们经常有这样的疑问 , 夏天很热 , 怎么还需要吃辛温的姜呢?为什么又要在早上起床时吃姜 , 在晚餐时吃萝卜呢?这两句谚语其实蕴含了很深邃的中医养生思想 。
生姜既是烹饪调料 , 而在中药里 , 生姜也是一味至关重要的常备中药 , 它辛温燥烈的药性 , 常常能让医生笔下的处方画龙点睛 , 引领诸药直达病所 , 让疾病无处遁形 。 所以我们又常说 , “家备小姜 , 小病不慌” 。
自古以来中医就有“生姜治百病”的说法 。 而且生姜的来源和功效都可以说是传奇的存在 。
食用姜的历史非常悠久 , 最早的记载出现在《神农本草经》 。 相传神农尝百草 , 以辨药性 , 误食毒蘑菇昏迷 , 苏醒后发现躺卧之处有一丛青草 。 神农顺手一拔 , 把它的块根放在嘴里嚼 。 过了不久 , 肚子里咕噜咕噜地响 , 泄泻过后 , 身体全好了 。 神农姓姜 , 他就把这尖叶草取名“生姜” 。 意思是它的作用神奇 , 能让自己起死回生 。 虽然这个传说无从考证 , 但是说明了生姜的一个重要功效 , 就是解毒 。
《论语》记载孔子说过:“不撤姜食 , 不多食 。 ”每次吃饭 , 他都要吃姜 , 但是每顿都不多吃 。
生姜是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 , 生姜这味药 , 性温热 , 力辛散 , 就像一团走窜的火 , 因此生姜虽然主入脾胃 , 但并不会安分的待在里面 , 而是向外向上发散 , 进入肺与肌表 , 所以把生姜的性味归经 , 总结为入脾、胃、肺 。
具有解表散寒 , 温中止呕 , 温肺止咳 , 解毒的功效 ,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肺寒咳嗽、胃寒呕逆及鱼蟹中毒之症 , 素有“呕家圣药”的美誉 。
一、生姜的功效

腹泻|“家备小姜,小病不慌”,中药应该这样用,生姜的传奇功效
本文插图

1
解表散寒
很多人有过这样的体验 , 若受凉感冒 , 不用着急吃药 , 在初期鼻塞流清涕时 , 切上五片姜 , 两段葱白 , 煮水喝下去 , 就足以驱除风寒 。 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生姜具有解表散寒的作用 。
有些《中药学》的教科书上 , 说生姜的第一个功效是发汗解表 , 其实生姜发汗解表的作用不明显 , 发散风寒还准确一些 。
生姜的解表作用一般 , 因此 , 姜汤 , 或者加一点葱白 , 或者加一点红糖 , 也可以和紫苏叶配伍 , 用来治疗外感风寒轻证 。 因此 , 生姜常常在发散风寒的方子中作为辅助药 , 辅助麻黄、桂枝、紫苏、羌活、防风这些药物 , 增强发散风寒的效果 。

腹泻|“家备小姜,小病不慌”,中药应该这样用,生姜的传奇功效
本文插图

2
温中止呕
我们刚才讲生姜的解表作用一般 , 但在很多解表的方子中都用到生姜 , 一个是因为生姜辅助解表发汗的药物 , 增强疗效 , 另外一个原因 , 就是对于外感风寒 , 并且中焦也受了寒邪 , 出现恶心呕吐症状 , 方子中用生姜温中止呕的作用 , 就是其他中药替代不了的了 。
我们现在来回答 , 为什么中医倡导“冬吃萝卜夏吃姜” , 而且还说“上床萝卜下床姜”呢?
在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中有这样论述:“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著复衣,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以阴气内弱,不能胜热,故欲裸其身 。 ”
大体意思就是 , 以五月为代表的夏季 , 阳光蒸蒸 , 向上向外散发 , 故天气表现的十分炎热 , 但与此同时 , 在里的阳热反而血少 , 因而容易生冷生寒 , 故地下表现得相当阴冷 。 相应于人就是“阳气在表 , 胃中虚冷” , 心烦口渴 , 却容易腹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