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材|为“她”拍的“她题材”,她们爱看吗?
《三十而已》《乘风破浪的姐姐》等影视作品热播引热议——
为“她”拍的“她题材”,她们爱看吗
【文艺观潮】
今年夏天,“她题材”火爆荧屏、网络 。先有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将一众在人们印象中青春不再、有一定知名度的女明星集结起来,“回炉再造”,选拔女团成员;后有同一家制作公司出品且内容互文的剧集《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开播,以年龄作为剖面,深度解读当代都市女性生活 。
文章图片
女性群像暑期档霸屏,只是近年来“她题材”创作呈燎原之势的缩影 。剧集《青春斗》《都挺好》《不完美的她》《怪你过分美丽》,综艺节目《妻子的浪漫旅行》《女儿们的恋爱》《婆婆和妈妈》,电影《七月与安生》《找到你》《宝贝儿》《狗十三》……一批以女性视角为故事逻辑主线的影视作品不仅收视成绩可圈可点,还将“育儿”“婚恋”等话题顶上热搜,拨动女性群体的神经,引发观众一波又一波的热烈讨论 。题材扎堆和舆论狂欢的背后,创作者为什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她题材”?这些作品塑造的女性形象反映出中国女性真实的生活状态了吗?其所传达的理念能代表女性真正的态度和主张吗?这股影视创作新浪潮观众买账吗?这些问题值得探寻 。
伴随“她经济”崛起,摸准“她”口味的影视作品走俏市场
所谓“她题材”,即为“她”量身定制的影视作品,一般以女性为影视剧主角,从女性视角出发,展现女性的生活、工作、情感,以折射当下社会女性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满足女性群体的观赏诉求 。其崛起与“她经济”的蓬勃发展密不可分 。近年来,随着社会地位和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女性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越来越多女性参与就业,消费能力随着经济实力水涨船高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预测,2020年中国“她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4.8万亿元,女性成为消费领域不可忽视的力量 。这一经济趋势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亦对影视生产产生了深远影响 。
文章图片
从影视剧到综艺节目,女性的收看热情高涨,成为影视产业一支重要的观众队伍 。中国电影家协会发布的《2019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显示,从中国电影观众画像来看,女性观众占电影消费的主导力量 。在剧集创作领域则流传着一句话,即“得女性者得收视” 。纵观这几年的影视市场,价值观为女性观众所认同、能够抚慰都市女性心灵的作品往往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市场佳绩和舆论关注 。而摸准“她”口味的作品走俏市场,这种市场趋势又反过来拉动女性题材的创作生产 。从业者纷纷将注重女性消费的多样性,当成获取更高利润的突破口,越来越多试图为女性群体发声的作品蜂拥而至 。
不做委曲求全的“小女人”,女性独立成为“她题材”的大主题
其实,女性题材一直是影视创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从20世纪的《渴望》《外来妹》《女人不是月亮》《婆婆媳妇小姑》,到21世纪初的《粉红女郎》《一个女人的史诗》《杜拉拉升职记》,再到近十年的《欢乐颂》《芈月传》《我的前半生》《延禧攻略》《如懿传》,这些作品以独有的细腻、敏感气质,成为一道风景线 。女性题材创作内容在社会发展进步和思想观念革新的影响下,实现更新迭代,经历了从只知依附于男人、等待被拯救的“小女人”向假励志毒鸡汤的玛丽苏大女主,再向展现自主独立的“都市姐妹花”的嬗变 。
文章图片
在以往创作者的刻板印象中,女性角色就是属于家庭生活的 。如果她想在其他领域获得成功,就必须隐藏性别特征 。如果她既成功又有女人味,那其背后一定有男性的加持 。所以,一些影视作品将女性形象矮化、物化、客体化、标签化 。直到2011年《甄嬛传》的出现,将大女主的概念引入观众视野 。一批打着“做自己”旗号,在纷繁复杂的职场、宫廷、家族斗争中淡定谋略、倔强生存的女性形象蜂拥而至,让观众眼前一亮 。然而,惊喜只是一时,细细咂摸剧情,人们发现,这些女性角色的人生并不励志,更多的只要依靠众多男性爱慕者的帮助,就能在残酷的争权斗争中“躺赢” 。
推荐阅读
- 电影|推荐5部经典的军事题材电影,你看过几部?
- 请叫我绅士|《在劫难逃》定档,“平行时间”追凶题材引期待,鹿晗反派演绎“斯文败类”
- 电影|扶贫题材电影《大河向东流之沁源故事》北京点映
- 爱奇艺|《乐队的夏天》将拍电影版
- |锻造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精品(圆桌谈)
- |神仙爱情!7旬大爷带一箱丝巾为妻子拍照,网友都夸拍的好看
- 环境|在有限的创作环境下将题材和尺度探索到了《八佰》无法定义管虎
- 华语女性精神领袖 电影人李少红|华语女性精神领袖 电影人李少红
- 影视口碑榜|《白色月光》又戳心了,为什么女性题材电视剧越来越受欢迎?
- 电视剧|《白色月光》好评爆表,女性题材剧为什么让人看得这么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