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乳业|低温鲜奶风口下,光明乳业如何再造“光明”?
曾经中国乳业“一哥”的光明 , 因为坚守鲜奶战略 , 错过了常温奶发展机遇 , 最后被内蒙“乳业双雄”伊利、蒙牛超越 , 屈居第三 , 如今 , 鲜奶风潮真的来了 , 各家都争相布局鲜奶市场 , 这一次 , 光明乳业能否把握机会再造“光明”?
文章图片
日前 , 光明乳业发布2020年半年度业绩报告 , 报告期内 , 实现营业总收入121.46亿元;实现净利润4.86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08亿元;实现净资产收益率5.37% 。 在疫情冲击下 , 光明乳业的财报表现符合市场预期 , 也推动了股价连续大涨 , 但跟伊利、蒙牛一对比 , 差距依旧不小 , 最新的财报显示 , 蒙牛上半年营收375.335亿元 , 归母净利润12.115亿元 。 伊利上半年营收475.28亿元 , 净利润37.66亿元 。
虽然失去“乳业一哥”的称号多年 , 但光明乳业人心中还是有着能够重回巅峰的梦想 。 而这一次 , 鲜奶风潮掀起 , 各家闻风而动 , 7月28日 , 蒙牛溢价37%增持中国圣牧 , 成为后者单一最大股东 。 8月3日 , 伊利拟以约2.03亿港元价格认购中国中地乳业定向增发股票4.33亿股 。 这些举措都被认为或是乳液双雄向鲜奶布局的举措之一 , 光明乳业如何迎战?蓝鲸财经专访了光明乳业董事长濮韶华 , 详解光明乳业如何“再造光明”?
【光明乳业|低温鲜奶风口下,光明乳业如何再造“光明”?】再造标准
标准是行业发展的基础 , 今年 , 生乳行业标准一度掀起了轩然大波 , 各大媒体纷纷质疑本土乳业部分国家标准偏低 。 对此 , 濮韶华也坦言 , 国家标准的确偏低 , 但我们的企业标准都是高于国家标准的 。
在去年的“首届中国奶业新鲜峰会”上 , 光明乳业倡议推动“新鲜巴氏乳”国家标准的出台 , 让活性物质指标成为新鲜巴氏乳第一标准 。 据悉 , 光明乳业旗下优倍鲜牛奶 , 已经成为全国第一款在产品包装上标注出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乳过氧化物酶三项核心活性指标含量的鲜奶产品 。 未来 , 光明乳业还将在全部鲜奶产品上标注活性指标含量 。
濮韶华还向采访人员表示:“我们下一步和中国奶协会、上海奶业协会讨论 , 把上海的地方标准做了 , 大家觉得国家标准低了 , 产生了一些质疑 , 从行业角度来讲 , 绝大多数不是事实 , 但是反映了市场的一种情绪 , 就是消费者认为行业的头部企业引领不够 。 头部企业要引领这个行业向这更高端、更健康、更科学、更精准、更准确的方向发展 , 而不是在那里不作为 , 有的时候甚至是逆向行驶 。 ”
对于建立地方标准 , 濮韶华显出了很大的积极性:“我们光明作为新鲜牛奶的领先的头部企业 , 上海作为新鲜牛奶消费成熟的城市 , 我们和中国奶业协会、优质乳工程合作 , 考虑下一步修订上海的标准 。 厂家的企业标准 , 大家有时候会觉得公信度不高 , 那我们就从从厂家标准上升到地方标准 , 让大家知道上海奶业的标准是全国最高的 。 这样的话 , 大家就会对我们上海的产品 , 上海的乳制品有更强的信心 , 我相信也可以通过这个继续引领消费者对新鲜牛奶的认知 。 ”
再造产品
这些年 , 常温奶大行其道 , 看着竞争对手不断攻城略地 , 光明乳业也急在心里 , 靠着研发优势 , 光明乳业打造出了全球首款常温酸奶莫斯利安 , 然而在伊利、蒙牛的渠道、营销攻势下 , 两家后来居上 , 莫斯利安的零售额从巅峰时期的80亿元一路下滑至2019年的51亿元 , 市占率从2014年的11.7%下降至2019年的3.4% , 光明乳业再次在常温领域败下阵来 , 当然这次反击也让光明乳业在常温奶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 , 莫斯利安销量虽被安慕希超越 , 但也依旧是主流常温酸奶之一 , 为后来发展留下想象空间 。
推荐阅读
- 蒙牛乳业公布中期业绩 上半年净利润12.12亿元
- 光明网|国家统计局:工业利润连续3个月同比增长
- 蒙牛|认购妙可蓝多和收购LDD先后叫停 蒙牛乳业扩张减速?
- 光明网|武汉到2021年底基本实现5G市域全覆盖
- 收购|蒙牛终止收购雄狮乳业,或受中澳关系影响
- 股票|a2公司拟收购中牧集团旗下新西兰马陶拉乳业75%股权
- 全球经济|肯尼亚的乳业:生产能力,投资,创新和趋势
- 光明网|“后天出炉”的蛋糕,今天就拿来卖?85度C、桂源铺、满记甜品被罚!
- 中新经纬|遭浑水做空的辉山乳业成被执行人:深陷债务重组泥沼 昔日首富死撑
- 光明日报|星巴克拒收硬币,不是一件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