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财经|老字号博弈资本:有人反客为主,有人却砸碎祖宗招牌( 二 )
然而 , 并购后的桐君阁在规模扩大的同时 , 也暴露出诸多问题 。 毛利率从合并时的20.7%(1998年)下降至不足10%(2003年至2010年);净利润率由7%(1998年)最低下滑至0.07%(2011年) 。 桐君阁与太极集团同时陷入了规模大却盈利不增的尴尬局面 。
2015年 , 桐君阁开始重组谋划 , 通过资产置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股份转让、募集配套资金等方式 , 2016年3月完成了与中节能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的重组 。
本文插图
(图源:太阳能公告)
由此 , 桐君阁正式更名太阳能 , 由一家医药老字号转为太阳能光伏发电企业 , 离开资本市场 。
500年老药店的新生机
与老凤祥和桐君阁相比 , 广誉远的更名故事少了些无奈 , 多了些励志 。
广誉远 , 老字号中药企业 , 始创于明嘉靖二十年 , 距今将近500年历史 。 2003年 , 东盛科技收购广誉远95%的股份 , 实现控股 。
本文插图
东盛科技什么来头?
曾位列医药类上市公司第1位的医药企业 , 白加黑、盖天力等都是它家生产的 。 1999年底 , 东盛科技以6000万元收购青海上市公司同仁铝业 , 完成借壳上市 。
次年 , 同仁铝业更名为东盛科技 。
上市后的东盛科技曾在五年内大手笔收购江苏启东盖天力、青海制药、丽珠集团、湖北潜江制药等企业 , 市值最高时达100亿元 。 然而高速发展之后 , 东盛科技先后出现了资金占用、高额互保等问题 , 一度负债高达48亿元 , 经历8年“还债”之路 , 东盛科技2012年成功偿还所有债务 。
陪着东盛科技一起经历高潮和低谷的广誉远 , 2013年迎来转折点 。 上市公司简称更名为广誉远 , 开始聚焦“精品国药”的产品线 , 同时启动“百家千店”工程 , 开启门店扩张 。
七年间 , 广誉远的净利润从亏损1956.4万元 , 增长至2019年的1.3亿元 。 毛利率也从2013年的59%上升至77.8% 。
老字号招牌的挣扎和坚守
在资本市场里 , 从证券名称的变化 , 能看出老字号的挣扎求生 , 曾经收入规模超过茅台的四川白酒品牌沱牌舍得 , 在经历了大股东诉讼纠纷、产品系列侧重规划等事情后 , 公司简称从沱牌股份、沱牌曲酒、沱牌舍得逐步更名 , 最终2018年去“沱牌”更名舍得酒业 。
从医药上市公司变为酒类企业的水井坊 , 1996年上市时叫四川制药 , 后来配股置入全兴酒厂 , 有两百年历史的全兴大曲成为了其当年的名字“全兴股份” , 2000年全兴推出主打高端产品线水井坊品牌 , 不成想水井坊的销量逐年走高远超过全兴大曲 , 2006年全兴股份更名水井坊 。
本文插图
颇为唏嘘的是 , 全兴大曲由于业绩不如水井坊 , 曾经“一母同胞”的“哥哥” , 在新东家入主之后 , 全兴大曲被完全剥离出水井坊 。
白酒里老字号企业多 , 江湖查无此人的有 , 但一直坚守品牌的也不少 , 比如股价维持两市第一的贵州茅台、各自地方龙头的洋河股份、五粮液、山西汾酒、青青稞酒、张裕A等 。
同样在医药领域一直保持的老字号企业 , 包括九芝堂、片仔癀、马应龙 , 中药饮片寿仙谷、佛慈制药等 。
有业内人士认为 , 老字号之所以在历史上能够有一定地位 , 也经过不断创新和探索 , 但是很多老字号并不适应当下的新环境和新消费需求 , 紧跟信息化浪潮 , 贴近年轻消费者才能不成为前浪 。
老字号的名字 , 不仅是品牌 , 更承载了一个时代的回忆 。
参与互动
对于新三板精选层 , 你还有什么想了解的 , 可通过【新三板合格投资人】调查问卷参与哦!
推荐阅读
- 红刊财经|格雷资产张可兴:优质股历史低点可能永远等不到,合理持有也是一个选项,牛市疯狂期很多个股都是上百倍市盈率
- 央视财经微信公众号|你的“快递”可能要变了,这个行业“乘风起飞”!
- 央视财经微信号|不到一周,住建部又开会了!参会的这些城市,曾多次“上榜”!
- 央视财经微信号|30年老酒为何只卖300元?记者卧底茅台镇揭开年份酒造假黑幕
- 央视财经微信号|网红店卖假货被查,牵出超5亿元大案!模特穿香奈儿普拉达正品
- 红刊财经|深圳前海人寿幸福之家养老院打造“老有颐养”民生幸福标杆
- 运营商财经网|独家:国寿拒赔受伤客户败诉赔156万 河北分公司总经理王吉山甘心吗
- 蓝鲸财经|工商银行公司金融业务部原副总经理王英奎接受审查调查
- 运营商财经网|比亚迪多年前就对标特斯拉 现在有这个实力了吗?
- 蓝鲸财经|“网贷第一股”宜人金科上半年亏损2.12亿营收降6成,不到一年换至第三任首席财务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