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经济|被“误解”的顺风车( 三 )


李毅建议 , 顺风车平台或者行业可以根据自身经验和大数据去形成一些行业标准 , 既给立法者一些参考 , 同时也给乘客和车主一些能够参照的标准 。 对于标准李毅提出两点建议 , 第一 , 这个行业标准的出台不是泛泛的 , 不是仅仅限定次数、路线 , 而是说能够成为 , 比如说执法者去判断或者一般人去判断它是否是顺风车的操作指南 。 第二 , 是否可以通过黑车的特点 , 以负面清单方式列出 , 降低执法人员的学习成本、执法成本 , 这样能够让整个执法效率提高 。
用法治精神更好指导顺风车管理实践
事实上 , 顺风车符合城市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 适应历史潮流 , 更符合人性 。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人们出行需求的快速增加 , 给道路通行和公共交通体系带去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 一面是越来越多空驶的车辆让道路越来越拥堵 , 人们的出行成本越来越高 , 一面又是很多居住在离市中心或上班地点越来越远的人们 , 正在为每天如何轻松便捷地通勤而发愁 。

民生经济|被“误解”的顺风车
本文插图

据《北京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 , 2019年 , 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为636.5万辆 , 比上年末增加28.1万辆 。 民用汽车590.8万辆 , 增加16.2万辆 。 而顺风车的互助共享出行本质 , 为交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新路径 。 不仅缓解了早晚高峰出行困难、车辆限号等难题 , 且在不占用额外道路资源的情况下 , 保证了市民出行品质 , 对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 推动绿色出行也有促进作用 。
在去年 , 由中国公路学会 , 城市智行研究院 , 中国交通报和嘀嗒出行联合开展的顺风车行业标准课题研究集思会中 , 很多网友在线上议题讨论时都留言表示 , 顺风车对自己而言帮助很大 , 一方面 , 远途上下班 , 不用再公交地铁来回倒腾 , 尤其是早晚高峰时期反而更好约车 , 另一方面 , 节假日返乡 , 也不用再为抢票而焦虑 , 以及提着大包小包行李去赶长途列车 , 反而可以一站直达 , 打开车门就是家门 。 而遇上的顺路车主 , 很可能还是老乡 。
顺风车的发展源自于民众巨大的真实出行需求 。 那么 , 如何让现有的车辆和道路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率 , 缓解潮汐出行的压力 , 如何让那些居住在公共交通尚不便利的上班族们 , 也能轻松 , 高效地去上班?如何让那些希望一定程度节约自身出行成本 , 同时又有分享和利他精神的顺风车主们 , 能够安心地捎带乘客? 这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 , 经济问题 , 更是一个巨大的社会课题 。
顺风车行业统一的标准规范的继续出台 , 有利于促进这个行业的良性和有序发展 。 而要让真顺风的实践之路走得更好、更顺利 , 则有赖于更多法律专业人士来参与辨析和研判 , 有赖于政府 , 平台 , 学界 , 用户更加深入的沟通 , 让法规与规定更好地符合实际 , 同时用法治的精神更好地指导顺风车行业管理实践 , 才能最终让顺风车造福更多百姓 , 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价值 。
【民生经济|被“误解”的顺风车】正如徐家力教授所言 , 顺风车这种新的业态 , 新的互联网技术 , 给法律提供了挑战 。 但法律绝不能阻碍这个行业 , 判这个行业死刑 , 取而代之的是要研究现有的法律 , 研究现有的文化 , 从法律角度为新的业态保驾护航 , 这才是正确拥抱新事物的方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