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贫困村“变形记”:老旧吊脚楼成了“山间别墅”
湖北恩施土家族自然村枫香河 , 是一个远离现代生活的贫困村 。 从2017年开始 , 多方助力下 , 一项特殊的帮扶计划在这里实施 , 村民们对传统的吊脚楼进行改造 , 引入现代生活元素 , 吸引游客 , 发展旅游 , 在整村脱贫的同时 , 是村民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观念的改变 。
全文6083字 , 阅读约需12分钟
新京报采访人员 周怀宗 编辑 胡杰 校对 张彥君
87岁的曹之和脸色黝黑 , 胡子雪白 , 他穿一件对襟蓝衫 , 戴一顶蓝色帽子 。 坐在自家黑红色的木楼前 , 和过去的每一天一样 。
在这幢近70岁的“高龄”木楼里 , 他拉扯大了7个子女 。 前几年 , 寨子里一棵萎靡多年的老树突然迎来“新生” , 抽枝发芽 , 老人为此很开心 , 常会向人念叨 。 但他从没想过 , 耄耋之年 , 这幢已破旧不堪的老楼 , 也会焕发“新生” 。
从2017年开始 , 一项特殊的帮扶计划在这里实施 , 多方助力下 , 村民们改造提升自家老旧的吊脚楼 , 嵌入了现代化卫浴、厨房、客房等生活设施 。
文章插图
▲2020年8月3日 , 树林掩映中的枫香河 。 自民居改造以来 , 村民老旧的吊脚楼大部分改换容颜 , 成了“山间别墅” 。 新京报采访人员 王颖 摄
3年来 , 原本火塘取暖、人畜混居的生活方式 , 演变成干净、卫生、健康、富足的现代生活 , 房子变了 , 寨子里人们的心 , 也就变了 。
━━━━━
一个火塘就是一户人家
曹之和是寨子里年纪最大的老人 。 他还记得他小时候的寨子 , 是一个封闭的、三排民居的寨子 , 有48个火塘 , 每个火塘就是一户人家 。 寨子只有一条东西的街道 , 两头有“槽门” , 只有走槽门可以进出寨子 。
文章插图
▲曹之和是寨子里年纪最大的老人 。 在自己亲手盖的木楼里 , 他拉扯大了7个子女 。 新京报采访人员 王颖 摄
原来的东槽门外 , 一棵古桑树和一棵古梓树相对而立 , 每棵都有数百年的历史 , 还有一棵古茶树倚在悬崖边上 。
曹之和13岁的时候 , 寨子被土匪烧成了白地 , 桑梓树也被火烤焦 , 桑树再也没活过来 , 梓树数十年一直维持着半死不活的状态 , 近几年居然缓了过来 , 重新郁郁葱葱 。
曹之和的父母也死于土匪之手 , 几年后 , 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 , 还是少年的他在原址重建了自己的房子 , “那时候全靠人力 , 去很远的山里砍木头 , 沿着山路拉回来 , 锯成木板 , 一点点把房子重盖起来了” 。
枫香河的老房子 , 都是传统的土家族吊脚楼 , 脚下是空的 , 用来养猪、养鸡 , 上面住人 , 再往上 , 一般还有一个阁楼 , 不能住人 , 但可以放粮食、农具等 。
【贫困村|贫困村“变形记”:老旧吊脚楼成了“山间别墅”】盖房子用的木材 , 都是山里的杉木 , 村民们祖祖辈辈种杉树 , 杉树木质细腻、结实 , 处理之后 , 可数百年不坏 。
但杉木易燃 。 80岁的谭显文家 , 就曾因为意外失火而烧毁 。 谭显文说 , 1981年 , 房子意外失火 , 他们一家人 , “就剩身上穿的衣服” 。 一穷二白的他 , 在政府和亲朋的帮助下 , 重盖了房子 。
━━━━━
木楼重生
在亲手建起来的木楼中 , 曹之和抚养大了7个儿女 , 看着他们成家、盖房子、如今 , 他已经四世同堂 。
他没想到的是 , 在耄耋之年 , 他的房子还会迎来一次天翻地覆的变化 。
2017年 , 通过东西部协作计划 , 一项名为“枫香河益贫乡村计划”的社会扶贫措施在这里启动 。 这项计划主要是进行乡村民居改造 , 中国农业大学李小云老师团队提供技术支持 。 李小云说 , 按照“修缮民居 , 完善设施 , 提升环境 , 发展实业”的构思 , 民居改造有个基本要求 , 比如必须保留传统木楼 , 不改变原有的结构 , 必须有现代化的卫浴、厨房等 。
推荐阅读
- 封面新闻|文化产业园区展区亮相服贸会 北京老旧厂房改造等成果集中展示
- 美容|这些牌子洗面奶有效去除污垢和老旧角质,美白补水,帮你守护肌肤
- 东方网|东方快评丨按需定制应成老旧小区改造“标配”
- 大洋网|“用气难”终解决!燃气“暖流”走进从化老旧小区
- 中国日报网|老小区的“新电梯”故事
- 娱乐EMBA|霍启刚家老旧空调颜色泛黄,网友:第一次感觉离豪门差距这么小
- 法治日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调查:隐患颇多 改造方案按需定制
- 老旧小区改造按需定制
- 贵州日报|老旧小区升级,点亮居民新生活
- 法制日报|老旧小区改造按需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