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原创 《孔雀东南飞》为何被称为汉代五言诗的里程碑

北京联盟_原题是:《孔雀东南飞》为何被称为汉代五言诗的里程碑
《孔雀东南飞》是一曲基于事实而形于吟咏的悲歌 , 是故事最完整 , 情节最生动的长篇叙事诗 。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 , 当时的背景是 , 儒家的伦理纲常已经发展到了相当完备的程度 , 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 。在婚姻制度方面 , 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戒律 。主人公刘兰芝、焦仲卿之死 , 表面上是焦母、刘兄所逼迫的结果 , 事实上 , 他们都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 。刘兰芝和焦仲卿面对压迫 , 只有顺从和反抗两种可能 , 顺从是灵魂的毁灭 , 反抗是肉体的消亡 , 而他们毅然地选择了以死抗争来维护爱情的誓言 , 在那时不愧是封建礼教的早期叛逆者 。结尾的两家求合葬 , 枝叶相交的梧桐和夜夜鸣叫的鸳鸯形象 , 表现了人民对于幸福的信念和追求 。“多谢后世人 , 戒之慎勿忘!” , 他们为爱情所做的抗争符合历史的必然性 , 赢得了人们的同情与尊敬 , 也成为后代粉碎封建枷锁的精神鼓舞 。在汉乐府民歌中 , 情皆随事而来 。刘、焦之死 , 已经冲破了个别家庭狭小的范围 , 具有重大的典型意义 , 揭示出及其普遍的社会问题 。
诗词歌赋|原创 《孔雀东南飞》为何被称为汉代五言诗的里程碑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孔雀东南飞》在诗前加了小序:“汉末建安中 , 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 , 为仲卿母所遣 , 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 , 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 , 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 , 为诗云而 。”短短数十字 ,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 概括了故事的框架 , 也阐述了作诗的原因 。这首乐府诗的情节非常完整 , 不像其他乐府诗只截取生活中的一个片段描写 。作者用了一千七百多字详细叙述了事件的始末经过:兰芝遣归、仲卿求母、含泪惜别、兰芝抗婚、夫妻殉情 。故事内容也曲折多变 , 利用婆媳、母子、兄妹、夫妻之间的矛盾冲突推动故事发展 , 充满了戏剧性的效果 。叙事视角上以第三人称叙述为主 , 但开头也以刘兰芝第一人称叙述自己的经历 , 冲淡了传统全知叙述的局限 , 使主要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叙事时间上跨度大 , 从嫁给焦仲卿到两人殉情中间已有数年:“新妇初来时 , 小姑始抬床;今日被驱遣 , 小姑如我长” , 空间上从焦家到刘家再到太守家 , 从室内到室外 , 从家庭到社会 , 幅度宽 。叙事结构上采取主副线相结合的方法 , 以刘兰芝和焦仲卿两人的情感纠葛为主线 , 以焦刘夫妇与焦母、刘兄之间的反抗斗争为副线 , 双线交替 , 互为因果 , 完整紧凑地完成了故事的交代 , 淋漓尽致地刻画了生死不渝的爱情和刘兰芝刚强忠贞的个性 。
《孔雀东南飞》结构上十分细密 , 开头“孔雀东南飞 , 十里一徘徊” , 和结尾“徘徊庭树下 , 自挂东南枝” , 相互呼应 , 前者用了比兴手法写刘兰芝勤俭持家却不为婆婆所容 , 想要离开却不舍丈夫的心境 , 后者是写焦仲卿得知妻子已经投河自尽 , 自己想要殉情却放不下母亲的犹豫不决 。焦母前后两次对儿子的恳求和反抗都劝说道:“东家有贤女”“阿母为汝求”来诱惑他 , 表面上是对儿子的爱 , 其实是为了自己 。诗中焦仲卿送兰芝归家时 , 两人许下“君当作磐石 , 妾当作蒲苇 。蒲苇韧如丝 , 磐石无转移 。”的誓言 , 本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再次复合 。后来焦仲卿得知兰芝要改嫁 , 认为刘兰芝背叛了他 , 说道:“磐石方且厚 , 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韧 , 便作旦夕间” 。兰芝被家人逼婚 , 内心悲痛 , 所爱之人的误会让她更加伤心 , 决定了以死反抗压迫 。两次蒲苇磐石的比喻使读者加深了对刘焦夫妇爱情的认识 , 也让作品有浑然一体的感觉 。刘兰芝回家前提到兄长“性情暴如雷”的个性 , 也为后来威逼刘兰芝嫁入太守家做了铺垫 。诗中的种种照应和铺垫 , 都显示出诗歌思维上的缜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