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市场|畅谈资本驰骋生物医药蓝海 | 海松沙龙四期生物医药群英会成功举办

_原题为 畅谈资本驰骋生物医药蓝海 | 海松沙龙四期生物医药群英会成功举办
来源:海松资本
美国市场|畅谈资本驰骋生物医药蓝海 | 海松沙龙四期生物医药群英会成功举办
文章图片

01 圆桌分享
演讲嘉宾
王印祥 博士丨加科思医药创始人、董事长
魏 东 博士丨博雅辑因(EdiGene)首席执行官
韩永信 博士丨北京龙磐投资合伙人
美国市场|畅谈资本驰骋生物医药蓝海 | 海松沙龙四期生物医药群英会成功举办
文章图片

王印祥博士的分享
美国市场|畅谈资本驰骋生物医药蓝海 | 海松沙龙四期生物医药群英会成功举办
文章图片

目前国内创新药开发的整体环境 , 与当年创立贝达药业时的比较 。
我2003年回国创立贝达药业的时候 , 在本土找投资人是很困难的 , 主要靠所谓的3F:Family , Friend, and Fool 。 当时觉得自己运气比较好 , 有很多老朋友愿意投资 。 1998年到2009年 , 是绿林草莽创业阶段 , 非专业投资人很多 。 2010年到2014年 , 出现了一批正规军出身的新创公司 , 像百济神州、再鼎等等 。 有专业的投资团队 , 有海归科学家 , 创业公司通过香港和美国市场进行资本化上市 。 另外还有如恒瑞、豪森、齐鲁这样的老牌医药公司进行转型 。 2015年创立加科思的时候 , 环境已渐渐向全球同步发展 , 以及与Big Pharma合作的合资公司 , 这第三批创业公司能否在中国市场成功还要拭目以待 。
中国创新药公司面临的一些问题 。
同质化严重 , 有大量的化学me-too药物和Bio-similar , 成熟靶点抗体和细胞治疗进入的门槛越来越低 , 恶性竞争加剧 , 无论在中国还是全球来看 , 肿瘤领域都变得越来越拥挤 。
2017年开始国内公司做license-in模式的很多 , 中国权益的资产价格被抬得很高 。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 , 缺乏专业的天使投资人 , 使得中后期的可投项目少之又少 , 到Pre-IPO阶段反而拥挤 , 创业公司和天使基金融合的尝试 , 相对美国是比较空白的 。
具有一定规模的新药创业公司容易到一个发展瓶颈 , 人才进不来 , 投资进不来 , 激励机制失灵 , 最后还有中国市场在政策上的冲击 , 包括医院瓶颈、医保谈判制度等 , 以上都是中国创新药公司面临的一些问题 。
Me-too药物的护城河已不再能护城 。
1、同质化、大路货的创新药 , 生命周期内都无法覆盖研发成本 。
2、药品的更新迭代速度太快 。
3、盈利预期和周期的不确定性 , 创新药不进医保则没有销量保证 , 进医保却会面临50%以上的大幅降价 。
此外 , 目前企业还是靠讲故事融资 , 没有看盈利指标 。 已经上市的百济、君实、信达等这一批企业也才刚刚进入到销售阶段 , 未来等到这些企业发展到了以财务指标判断价值的阶段 , 将对公司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
中国创新药公司的十字路口 , 出路在于是否走向国际市场 。
新药研发公司在资本市场更受青睐 , 每个行业在高速发展期都有泡沫 , 但资本喂养的“虚胖” , 是否能转化成走向国际市场的“肌肉” , 而不是赖在国内市场的“赘肉” , 还待考验 。 2010年内靠me-too药物起家的公司将会经历一波洗牌淘汰 。 近年来 , 伴随着国际化人才的回归和本土人才的成长 , 生态环境日趋成熟 , 2003年国内的生态环境不成熟 , 主要找研究所合作 , 效率质控都是不达标的 , 早年没有这么多上下游的合作环境 , 而现在国内的生态环境是国际一流 , 即使Big pharma也有很多找中国CRO来做 。 此外 , 效率、成本、质量、收益日趋平衡 , 目前国际化的好处是同一水平竞争人才 , 同时研发的成本也在上升 。 同一个药物同一个剂量在中国做临床比较常见会发生很多副反应 , 因为中国门诊病人的就诊条件是比较差的 , 北京高端的医疗机构就诊病人 , 也很多是已经用过一些其他治疗方式的n线病人 。 虽然目前美国的临床成本还是相对较贵 , 人均15万美元 , 中国病人可能人均20万人民币 。 但没有美国clinical trial数据的支持 , 本土创新药企业是很难与美国Big Pharma谈交易的 。 对投资机构而言 , 只focus在中国市场 , 不好说是否能够有足够的回报 , 目前很多上市医药公司市值是融资成本的两三倍 。
新型生物医药公司是创新药的主力军 。
新型生物医药公司启动了三分之二的创新研发 , 同时将近50%的NDA是由新兴医药公司递交的 , 而公司立项的时候 , 首先要有Science的基础 , 其次要从临床倒推能够解决一些痛点 , 而最终能做到全球前三潜力的项目 , 才有可能有一席之地 。 加科思最早的立项就集中在Undruggable target-Allosteric Strategy in Cancer Therapy 。
最后引用2004年发表在Nature Review的一段话:今天耀眼的明星都有一段黯淡无光的岁月 。 要关注那些在黑暗中默默前行的科学家和前沿领域 , 中国企业才有可能在资本市场的帮助下实现全球First-in-class 。
魏东博士的分享
美国市场|畅谈资本驰骋生物医药蓝海 | 海松沙龙四期生物医药群英会成功举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