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拼命补课?

我们为什么拼命补课?因为高考是一场无法“双赢”的零和博弈补课背后的“囚徒困境”暑假是补课的“黄金时期” , 各个学校奇招迭出 。为了躲避当地教育部门监督 , 温州一所学校想出一招——“乾坤大挪移” , 以夏令营的形式去往台州临海补课 。事件被曝光后 , 温州瓯海区教育局出面制止了 。很多人打抱不平 , 补课不是个例 , 为什么只揪着这一所学校不放?这么多学校凭什么只抓我一个?教育部门如果不出面阻止 , 必会形成破窗效应 , 各学校纷纷效仿 , 那结局就难以收拾了 。背后的道理 , 听我慢慢道来 。我们为什么拼命补课?
从学生角度来说 , 集体强制补课收益最大的一般是中等生 , 因为老师上课内容不能太难 , 也不能太简单 , 中等难度的题目对学霸来说太容易 , 对后进生来说又不能“治本” , 但这对广大学生和家长来说已经是成本最低的一种选择了 。即使集体补课对于每个人效果不一 , 甚至不知道是否有成效 , 但因为身处其中的学校和学生都处在多人囚徒困境当中 , 别无选择 。 如果你按照规定正常放假 , 但其他人还在“孜孜不倦”地补习 , 那么你的成绩就落后了 , 利益就受损了 。我们为什么拼命补课?
你我身边这样的人还少吗?闯红灯、插队、乱丢垃圾、大声喧哗……方便了自己 , 但影响了其他人 , 自私至极 。让人悲哀的是 , 这些人的出现 , 让那些本来乖乖遵守规则的人反而利益受损 , 投机取巧者却好处尽收 , 当这样的人越多 , 社会也就越浮躁 , 那一大部分人中就会有人动摇 , 难再坚持原则 。补课背后的“剧场效应”剧场效应最初是由卢梭提出的 , 在经济学中是指 , 如果剧院着火了 , 按照个人利益最大化 , 那就是先跑出去 , 如果每个人都这么想这么做 , 其结果必然是大家都拥堵在门口 , 谁都跑不出去 , 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不考虑他人利益的行为 , 导致了群体悲剧的上演 。后来应用到教育中来:最初阶段——大家都“坐着看戏” 。 每个学校每周上五天班 , 每天8节课 , 没有早晚自习 , 大家相安无事 。第二阶段——个别人为了看得更清楚“站着看戏” 。 个别学校开始利用假期时间集体补课 , 规定早晚自习 , 取得了一定成效 , 获得追捧 。第三阶段——所以人都“站着看戏” 。 迫于压力 , 其他学校见状也纷纷效仿 , 于是所有人都开始补课 。第四阶段——没有人能坐下来了 。 所有学校补课 , 优势也消失了 。 大家都累 , 但此时已经退无可退 , 你的退出就是在给他人创造优势 。由于最初个别学校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 损害其他学校的利益 , 最终造成损人不利己的局面:大家都没捞到好处 , 反而把一线的老师、学生和家长都弄得很累 , 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 所以最终必须由教育局出面强制停止补课 。高考是一场“零和博弈”其实说白了 , 各学校和学生最终都是以自身利益为导向做出补课行为的 。那么 , 为何一方补习会损害另一方利益呢?这是因为高考本身就是一场无法“双赢”的零和博弈 。 高考本质上是按照成绩进行排名 , 然后各大学校按照位次依次进行录取 。 大学的名额就那么多 , 所有人处在排名的河流中 , 不进则退 。我们为什么抵制“高考顶替”、“高考作弊”?是因为一个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的名额 , 就一定有另外一个人失去他本来应得的名额 。所以这就是仝卓伪造“应届生”身份的严重性所在 , 一个身份事小 , 但一个名额事大 , 他的行为对于与他一同竞争的其他同学来说就是危害 。而高考顶替 , 则是更加严重的违法行为 , 这样的事件每年都在上演:我们为什么拼命补课?
山东陈春秀在高考“落榜”16年后 , 发现自己被冒名顶替上了大学;山东苟晶两次高考被顶替 , 其中1997年顶替者为高三班主任的女儿;山东齐玉玲的成绩被同校的陈恒燕顶替 , 陈恒燕的父亲是村里的党支书;石凤霞的身份被校长老婆冒名顶替 , 20年后才知道真相;我们为什么拼命补课?
被高考顶替者:陈春秀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了 , 1999年的河南张志刚 , 2002年的河南周口王娜娜 , 2003年的内蒙古麻巧珍 , 2004年湖南的罗彩霞……连康辉当年高考都险些被竞争者父亲利用手段顶替 , 康辉的专业成绩很好 , 高考成绩也过了重点分数线 , 却拿到了一张天津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录取通知书 。 若不是在康父持续的奔走下 , 康辉成绩被重新上报 , 康辉就与现在的生活和成就失之交臂了 。在过去那个学历远比当今值钱的年代 , 她们被偷走的何止一个成绩 , 一个身份 , 一个学校 , 更是一整个人生啊 。高考已经是当下社会最公平的选拔制度了 , 如果连高考都可以弄虚作假 , 欺负老实人 , 那就是对教育公平的践踏 , 对所有人底线的践踏!希望所有坚韧不拔的努力迟早会取得报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