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伦理学

上一篇谈到我们认识事物的方法是分门别类 , 我们认识社会同样如此 , 离不了“分”和“别”两字 。 儒家 , 明显就是根据这条原则建立起来的思想学说 , 它试图为人和人与人的关系分门别类 。 比如孟子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名不同 , 关系则不同 , 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也不同 , 这就象事物的类别不同 , 性质也就不同一样 。不分又如何?那所有的人的名都是一样的 , 比如在某个年代 , 中国人都称他人为“同志” , 儿子称父亲同志 , 下级称上级同志 , 夫妻之间也称同志 , 所有的关系都用同一种道德观去规范 。 两千多年前墨家农家也这样看待社会 , 说天子应该与民同耕 , 孟子反驳道:“故曰:或劳心 , 或劳力 。 劳心者治人 , 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 , 治人者食于人 。 天下之通义也 。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 , 父父子子 。 ”一千多年后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写道:“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 。 ”有名就有分 , 有分就有礼 , 有君臣之分就有君臣之礼 , 有父子之分就有父子之礼 , 这就是儒家的伦理学 。儒家的伦理学的源自名家的逻辑学 , 然社会的法则却比自然法则复杂得多 , 儒家迈出了探寻社会法则的第一步 , 用分门别类的方法建立起了伦理学的理论基础 。 孟子谈分 , 荀子谈别 。 荀子在“礼论篇”中说:“ 故礼者,养也 。君子既得其养,又好其别 。 曷谓别?曰: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 。 ”无差别的社会是不需要礼的 , 就象同志之间见面都是握手 , 不再需要别的礼节 。名、分、别、礼 , 四位一体 , 形成儒家的伦理学 , 否定其中之一这个体系就崩塌了 。 举个例子 , 俗话说男女有别 , 现代西方的性别平权运动就是否定男女之别 , 谁说男女有别他们就说你歧视女性 , 发展到了今天他们告诉你性别是可以自己选择的 , 你愿意当男的就是男的 , 愿意当女的就是女的 , 传统的家庭价值观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 有些人就不是愿意见到“分” , 也不愿意见到“别” , 两千多年前的墨家农家如此 , 今天某些左派也是如此 , 他们追求的是一个无差别的社会 。 用荀子的话来说 , 小人也(与“好其别”的君子相对);用孟子的话说 , 禽兽也(无父无君 , 禽兽是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