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宋夏金|“以道事君”变“君君臣臣”:儒家忠君思想为何在宋代发生质变?( 三 )

清代这种情况更是达到了巅峰 , 只有奴才而没有人才 , 雍正在大义觉迷录中更提出了忠君是人生第一大伦常 , 应当在父子伦常之上 , 彻底的完成了宋朝开始开创的忠君伦理再塑造的大工程 。结语:
从“以道事君”到“君要臣死”的转变中 , 宋朝无疑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所在 , 宋的忠君伦理再塑造是成功的 , 然而过分的成功使得民众代替儒家在明朝就说出了“不得不死”这样的话 。
这表明哲学体系对于社会风气 , 民众舆论的塑造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宋朝之前的忠君思想是拉锯的 , 强大王朝忠臣就多 , 分裂而虚弱之时 , 自立的武将没有那么大的道德包袱 。宋朝的隋唐门阀制度被摧毁 , 社会基层一片空白 , 政府切实的自上到下 , 自道到县的掌控了人口和土地 , 却反而害怕了起来 。
也正是因此打造了全新的思想禁锢体系 , 系统的培养职业官僚 。忠诚和道德从那时候起 , 就凌驾在了才能和个性之上 , 对统治者来说 , 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 不过道德的衡量太违心 , 太容易被蒙蔽 , 过分的强调容易产生一个新的物种-伪君子 。
宋 , 明 , 清灭亡的时候 , 并没有多少所谓的忠臣出来为君王死 , 为社稷死 。这在今天也是有借鉴意义的 , 忠诚既是道德要求 , 也不该完全是道德要求 , 志同道合的氛围塑造也许才是君臣合宜的正确道路 。
参考资料:
《史记》
《资治通鉴》
《宋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