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宋夏金|“以道事君”变“君君臣臣”:儒家忠君思想为何在宋代发生质变?
“以道事君 , 不可则止 。”是古代士人对自己的要求 , 当君王不遵从道德约束时 , 臣子有权力解除双方君臣的义务 , 拒绝为帝王服务 。
这是最古老的儒家忠君伦理 , 所强调的是君臣合作关系 , 突出双方共同遵循道德约束治国 。然而这样的伦理到了明朝就开始发生转变“君叫臣死 , 臣不死不忠 。”如此凸显君权神圣的词句在西游记 , 封神演义 , 艳史等白话小说中反复出现 , 表明了当时社会普遍的风气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客观的说 , 孔子的以道事君在秦朝就破产了 , 然而忠君伦理发展到君叫臣死的变态地步 , 还是经过了许多王朝的变化的 , 其中宋朝便是一个重要的节点 , 宋由于唐后士人大臣轻国重家 , 礼乐崩坏的现状 , 大力提倡新的儒家忠君理论 , 在朱熹等新理学的配合下 , 系统的塑造新的君臣伦理体系 , 从而让君权集中制度高速发展 , 政治机构变成了明清皇帝的一言堂 。一.以道事君的浪漫主义儒家情怀
1.儒生更似皇帝合作者
春秋时期的思想浪潮 , 可能是华夏文明史最接近希腊文明的时代 , 孔子:“以道事君 , 不可则止 。”“孟子的“君有大过则谏 , 反复之而不听 , 则易位 。”
都是激烈的臣权主张 , 特别是孟子的话 , 已经涉嫌教唆推翻政府了 , 秦代以后基本都是要被砍头的 。儒家当然也是与时俱进的 , 孔孟理论符合当时的社会现状和政治格局 , 然而专制国家在军事斗争中天生的优越性让秦笑到了最后 , 虽然秦灭的很快 , 随后的汉基本继承秦制 , 外儒内法的那个儒还经过了董仲舒的改造 , 已经和孔孟的思想大大的不同了 。
2.树立忠君思想的创设
董仲舒将天子视为天 , 臣子视为地 , 地效忠天是天人感应重要的内容 , 配合五行理论大大的满足了汉武帝大一统思想界的胃口 , 将儒家推到了历史的前台 。
汉代将不忠的等级分为“大逆不道 , 不道 , 违礼不敬 。”系统化的加强君权 , 从刘邦开始 , 就抑制自己对季布的厌恶 , 从项羽忠臣的角度来理解楚汉战争季布的作为 , 从而塑造忠义大于立场的臣子三观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国家每隔三年五载的对忠臣进行官爵的赏赐 , 物质和精神上刺激忠臣的产生 ,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 , 汉家彻底垮台前 , 除了袁术等个别人外 , 无人敢称帝以惹众怒 , 可见当时忠义是社会的主流 。
3.唐朝对忠义理念再塑造
晋末的乱局中 , 政治人物的操守底线被一再的打破 , 司马家族创造了当街砍死皇帝的历史记录 , 忠君伦理体系形同虚设 。
王朝的更迭中不断的阴谋和叛乱 , 让神州大地饱受苦难 。唐朝继承的烂摊子 , 继续新的忠君伦理体系就非常有必要了 , 唐门阀政治的特点让忠君更看重的是家族投靠这样隐藏的东西 , 大的门阀既是大臣 , 又是皇帝的合伙人 , 忠君伦理虽然被反复强调 , 却流于表面 。
安史之乱后 , 大量唐朝大臣短时间都投奔了叛军 , 一次评判后 , 皇帝居然表示体谅叛变的大臣 , 而朝堂间也有唐玄宗可以抛弃大臣 , 大臣自然可以自由择主的说法 , 主张严惩贰臣的宰相被人群起而攻之 , 大臣的忠处于一个微妙的伦理境地 。
河北三镇在安史之乱被平息后 , 事实独立的这种荒诞的状态持续了很久 , 他是对唐朝忠君伦理一个又一个的响亮的耳光 , 安禄山和史思明做为东方 , 河北地方势力挑战关陇集团的代表 , 外族的身份被弱化 , 地域保护者的身份被凸显 。二.被再塑造的忠君伦理体系
1.门阀制度彻底摧毁
唐以来的长期战乱 , 让隋唐的门阀 , 被摧毁的七七八八 , 这些具有实际底层掌控力的政治团体的消亡和宋代统治艺术的老练 , 让中央政府开始切实的掌握和运营基层 , 新的忠君伦理体系有了可以扎根的切实的土壤 。
推荐阅读
- 辽宋夏金,元朝|文天祥也不想死,提出满足一个要求就投降,忽必烈为啥没答应?
- 辽宋夏金|“用人不疑”成“用人不擦”,“用人不疑”之难在哪里?
- 辽宋夏金,五代十国|北宋无法拿回幽云十六州,原来是背了唐朝藩镇的大黑锅
- 辽宋夏金|宋朝的经济实力,为何比唐朝还厉害?到底强在哪里?
- 辽宋夏金|宋太祖一统南方,先收复蜀地,后将南唐征服,战略上实在是高明
-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五代一文武全才,因做人不到位,身死族灭,令人惋惜
- 辽宋夏金,五代十国|勉为其难的最后胜利——大宋朝澶渊之盟
- 辽宋夏金|杨家将中的佘老太君真的存在吗?看了你就清楚了
- 辽宋夏金|柴荣一生征战沙场,只为统一北方,不料儿子的皇位却被赵匡胤夺取
- 辽宋夏金|宋江遭奸臣陷害而死,那些手握兵权的兄弟,竟然无一人为他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