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述“一通百通”之来龙去脉

一、四书五经中的触类旁通、闻一知十、举一反三、一以贯之 。1 触类旁通《易经·系辞上传》第九章:引而伸之 , 触类而长之 , 天下之能事毕矣 。2 闻一知十《论语·公冶长第五》: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 。 回也闻一以知十 , 赐也闻一以知二 。 ”子曰:“弗如也 。 吾与汝弗如也 。 ”3 举一反三《论语·雍也第六》:子曰:“不愤不启 , 不悱不发 , 举一隅 , 不以三隅反 , 则不复也 。 ”4 一以贯之《论语·卫灵公第十五》子曰:“赐也 , 如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 。 非与?”曰:“非也 。 予一以贯之 。 ”二、一法通 , 百法通;一法通 , 万法通;一法通 , 法法通 。南陈《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学一法通达一切法 。宋·普济《五灯会元》:一法诸法宗 , 万法一法通 。 唯心与唯性 , 不说異兼同 。宋·白玉蟾《吕祖指玄篇诗注》:一法通时万法通 , 休分南北与西东 。 朝朝只在君家舍 , 要见须知掘土中 。明《归元直指集》:山居默坐悟真空 , 一法通來万法通 。 非但我今能达了 , 恒沙诸佛体皆同 。明罗贯中《三遂平妖传》第十三回 闭东庄杨春点金 筑法坛圣姑炼法:我今先写与你们看 , 从何起手 , 从何结构 , 如何凝神运气 。 你们看得烂熟 , 然后动笔 。 一法通 , 万法通 , 一法不通 , 万法都不通了 。 切不可粗心浮气 , 自误其机 。明《道法会元》:一法通万法皆通 。明《西湖二集》第十六卷 月下老错配本属前缘:看官 , 譬如那汉曹大家 , 他原是班固之妹 , 所以能代兄续成《汉书》;蔡文姬是蔡中郎的女儿 , 所以能赋《胡笳十八拍》;谢道韫是谢太傅的女儿 , 所以能咏柳絮之句;苏小妹是三苏一家 , 所以聪明有才:毕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那朱淑真是何人所生 , 还是何人所教 , 不知不觉渐渐长大 , 天聪天明 , 会得做起诗来 , 真叫做“诗有别才 , 非关学也” 。 曾有《清昼》一绝做得最妙 , 道:“竹摇清影罩幽窗 , 两两时禽嗓夕阳 。 谢却海棠飞尽絮 , 困人天气日初长 。 ”朱淑真一法通时万法通 , 会得做诗 , 又会得做词 。 从来做词的道:“要宛转入情 , 低徊飞舞 , 惊魂动魄 。 ”朱淑真偶然落笔 , 便与词家第一个柳耆卿、秦少游争雄 , 岂不是至妙的事么?他因春光将去 , 杜宇鸣叫 , 柳絮飞扬 , 爱惜那春光不忍舍去 , 遂作《送春词》一首道:“楼外垂扬千万缕 , 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 犹自风前飘柳絮 , 随春且看归何处 。 满目山川杜宇 , 便做无情莫也愁人意 。 把酒送春春不语 , 黄昏却下潇潇雨 。 ”明·天花才子《后西游记》第三回 力降龙虎 道伏鬼神:通臂仙笑道:“大王又来谬谦了 。 俗语说得好 , 一法通 , 万法通 , 天下无有不明道理的神仙 。 大王既有此等通天彻地的手段 , 自有测往知来的见识 , 莫要说谎哄我 。 ”清《雪窦石奇禅师语录》:一处透 , 处处透 。 一法通 , 法法通 。 若总是闻如不闻 , 见如不见的 , 老僧也没奈你何 。清《即非禅师全录》:一法通时万法通 。清《玄空本义》:一法通万法通 , 一真百真 , 乃可以言地理 。清·陆士谔《十尾龟》第七回 遇异僧两宗合一 成美眷宾主联姻:心泉大喜 , 又问:“晚生学习起来 , 不知可能够学的会?”柳统领道:“那个可不能够问我 , 先生倘然有长性 , 不要说这两记武当拳 , 就是修仙成佛也能够巴的成功 。 倘然没长性 , 那怕比这个再容易点子的事 , 着棋斗牌也不会精通呢 。 ”心泉道:“我长性是有的 。 ”柳统领道:“那就再不会学不会的了 , 何况你是学过少林拳的 , 一法通 , 万法通 , 岂有不成之理 。 ”心泉大喜 , 就道:“晚生明日备了门生帖子 , 就叩拜统领为师 , 慢慢的学习 。 ”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七回 惯逢迎片言矜秘奥 办交涉两面露殷勤:且说这位观察公 , 姓单 , 号舟泉 , 为人极其漂亮 , 又是正途出身 。 俗语说得好:“一法通 , 百法通 。 ”他八股做得精通 , 自然办起事来亦就面面俱到了 。民国钱振锽《谪星说诗》:又云:“律诗难于古诗 。 ”近人亦有此论 。 余谓谚有云:“一法通 , 万法通 。 ”正不必分其难易 。 且近来能作律绝而不能作古风者正多 。三、一窍通 , 百窍通;一窍通 , 万窍通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回:“这猴王也是他一窍通时百窍通 , 当时习了口诀 , 自习自练 , 将七十二般变化 , 都学成了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 假西宾高谈纪府案 真孝女快慰两亲灵:那消半月工夫 , 凡如《出塞》、《卸甲》、《浔阳夜月》 , 以至两音板儿、两音串儿、两音《月儿高》、两套令子、《松青》、《海青》、《阳关》、《普安咒》、《五名马》之类 , 按谱徵歌 , 都学得心手相应 。 及至会了 , 却早厌了 , 又问先生还会甚么技艺 。 先生便把丝弦、竹管、羯鼓、方响各样乐器 , 一一的教他 。 他一窍通百窍通 , 会得更觉容易 。明·天花才子《后西游记》第二十八回 凿通二气无寒暑 陷入阴阳有死生:猪一戒满心欢喜道:“哥哥 , 我想这样大山既有灵窍 , 便何止万万千千 , 怎我们只通得这一个 , 便阴阳二气已透?”小行者道:“你岂不闻一窍通时万窍通 。 ”二人大喜 , 便一个从东 , 一个从西 , 分路走回来 , 便不觉十分大冷大热 。四、一通百通明·杨致和《西游记传》:祖师附耳传个地煞数七十二般变化口诀 , 不知说了些甚么妙法 。 猴王一通百通 , 当时习了口诀 , 自习自炼 , 将七十二般变化都学咸了 , 只是不晓得腾云之法 。《四游记》卷四:悟空闻说毛骨悚然 , 再三哀求躲避三灾之法 , 祖师附耳传个地煞数七十二般变化口诀 , 不知说了些什么妙法 。 猴王一通百通 , 当时习了口诀 , 自习自练 , 将七十二般变化都学成了 。 只是不晓得腾云之法 。清·惠觉《吕祖金华宗旨阐幽问答》:吾此道肉身功在其中 , 一通百通 , 山河大地总是吾身 。辜鸿铭立志遍读爱丁堡大学图书馆所藏希腊、拉丁文的文、史、哲名著 。 刚开始时 , 读多少页便背诵多少页 , 还没觉出什么困难;后来随着阅读量的逐渐增大 , 渐渐感到吃不消了 。 他要自己坚持 , 再坚持 , 一定要一路背诵下去 。 辜鸿铭晚年忆及此事时曾说:“说也奇怪 , 一通百通 , 像一条机器线 , 一拉开到头 。 ”《毛泽东文集》给陈毅的信:你的思想一通百通 , 无挂无碍 , 从此到处是坦途了 。 随时准备坚持真理 , 又随时准备修正错误 , 没有什么行不通的 。毛泽东《矛盾论》原稿: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 是矛盾学说的精髓 , 懂得了它 , 就可以一通百通 。 古人所谓闻道 , 以今观之 , 就是闻这个矛盾之道 。《梁漱溟讲谈录》P23:在这里有所通 , 在别处也没有什么不通 , 所谓一通百通 。 所以凡对人情事理有所悟者 , 就是很大的学问 。《朱光潜全集》第九卷P127:我们决不能希望在寥寥数十篇模范文中求立本 。 但为示范起见 , 如果选得精 , 讲得好 , 读得熟 , 习作得勤 , 寥寥数十篇模范文就很可够用 。 文章的内容尽管千差万别 , 作文的道理则说来说去都不外理明辞达 , 文从字顺 。 俗语说得好 , “一通百通” , 能做一篇好文章 , 就能做无数篇好文章 。《丰子恺自传》我的老师李叔同:李先生多才多艺 , 一通百通 。 所以他虽然只教我音乐图画 , 他所擅长的却不止这两种 。丰子恺《教师日记》:国画教材甚广 , 凡宇宙间森罗万象 , 无一不是图画教材 , 把各物的画法一一教给你们 , 例如今天教画马 , 明天教画牛 , 后天教画花 , 再后天教画鸟……十年也教不完 。 且所教的限于各物的某一种状态 , 死板而不能随意应用 。 中国旧时的学画法 , 便是犯这毛病……依样描葫芦 , 知其一不知其二 , 举一而不能反三 , 因此多数的中国画毫无创意 , 大都是在抄东袭西 , 从各种画谱中所摹得的景物堆砌起来 , 成为一幅……这是何等不合理的事!他们的工作 , 实在不是作画 , 只能称是“凑画” 。 你们学图画 , 切勿犯这毛病!要你们不犯这毛病 , 我不把各物的画法教你们 , 而教你们一个一通百通的方法 , 这方法包括一切图画教材了 。 所谓一通百通的方法 , 便是训练你们的眼睛和手 。 我们的眼睛原来具有对形状、色彩的辨识力……能辨识各物形状、色彩的不同所在后 , 你的手便会与你的眼合作 , 而在纸上描出所见各物的特相 。 得心应手即是一通百通 。 一通百通则凡看得见的都画得出 。 无论到什么地方 , 无论教何种学生 , 都可因地制宜 , 因材施教 , 而诸君在学的一年中 , 请努力训练自己的眼睛 , 我则从旁加以指导 。《认识绘画:丰子恺绘画十六讲》:根本地说 , 所谓描画者 , 是吾人有感于天地间的美的景象 , 观赏之不足而用丹青描写此感激的光景于平面的纸上的一种工作 。 专门的大画家的创作与初习图画的小学生的练习 , 其程度虽然高低悬殊 , 但描写的定义无不相同 。 若有不合于此定义的描画 , 其所描的一定不是正当的画 , 不能成为正当的艺术(例如临摹别人的画 , 或用格子及放大尺等机械地模仿照相或画片等 , 皆非有感于天地间的美景而描写自心的感激的工作 , 故其所描不成为艺术的绘画 , 仅属一种游戏) 。 如前所述 , 画的种类甚多 , 但都是根据了这定义而发生的:例如因美的景象的种类而发生花卉画、翎毛画、人物画、仕女画、静物画、动物画、风景画等 , 因丹青的种类而发生木炭画、铅笔画、毛笔画、水彩画、油画等 , 因描写的方法而发生写生画、记忆画、想象画、工笔画、粗笔画、东洋画、西洋画等 。 花样虽多 , 道理唯一 。 学画的人切勿眩目于其花样 , 只要按照其唯一的道理而选定根本的练习法 , 便探得学画的门径而一通百通了 。 所谓根本的练习法如何?请回想前述的定义——有感于天地间的美景而用丹青描写此感激于平面的纸上 , 可知图画的实际的工作是学习把立体的景物描写为平面的形式的技能 。 换言之 。 图画的技术是把眼所见的物象用手描出在纸上 。 学得了这一种能力 , 图画的技术即已完备了 。 学图画的人必须根本地从这点上探求路径 , 不可另觅岐途旁门 。 临摹画谱 , 用放大尺模仿照相等 , 都是岐途旁门 。 因为用那种方法学会一种画具或一种物象的描法 , 只是一种 , 不能活用 。 方法画具有种种 , 天地间物象更是不计其数 , 要一种一种地分别学会其描法 , 恐怕用毕生的时间也不能完全学会 。 况且那不是由于自己的感激而来的 , 先已违背图画的定义了 。 然则我们有什么一通百通的活用的练习法可以根本地学得用各种画具描写森罗万象的技能呢?其法如下:万象虽多 , 不过是各种的形状、线条、色彩的种种的凑合 。 我们只要选定一种完备一切形状、线条、色彩的景象 , 作为练习描写的模型 , 熟达了这种物象的描写之后 , 对于天地间一切物象都能自由写出了——这物象便是人体 。 画具虽多 , 不过是为欲变化画的表面的趣味而造出的 , 但描法的道理唯一不二 。 我们只要选定一两种最正当又最便于练习的画具 , 由此学得了描法的唯一不二的道理 , 则其他的一切画具都能自由驾驭了——这画具是木炭和油绘具 。 故根本的学画法 , 是最初用木炭描写石膏模型(即人体的部分的石膏模型) , 其次再用木炭描写真的裸体人 , 最后用油画描写裸体人 。 三步的练习充分熟达以后 , 画家的基础即已巩固了 。俞平伯《关于治学问和做文章》:关于治学问 , 现在想来 , 司马迁所讲的“好学深思 , 心知其意”的道理是颠扑不破的 。 做学问 , 其一要博 , 其二要精 。 学问这东西看上去浩如烟海 , 实际上不是没有办法对付它的 , 攻破几点就可以了 。 荀子说:“真积力久则入” , 从一点下手 , 由博返约 , 举一反三 , 就都知道了 , 何在乎多?喝一口水 , 便知道了水的味道;吃一口梨 , 便知道了梨的味道 。 诗词歌赋 , 都是能一通百通的 。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第二四七回 灵石筑五女谈心 古杉坪二仙盗法:谢琳已是神仙中人 , 本书既易通晓 , 先前叶缤又曾指教 , 早得玄珠 , 一通百通 。季羡林《中囯当代文学大系》第二卷P1644:第二 , 假定马列主义书是一百部 , 并不要每一部都要下这种工夫 。 对某几部真下了工夫 , 再读其他的书就容易了 。 一通百通 。 触类旁通 , 那是另一番境界 。南怀瑾《论语别裁》P602:他告诉子贡说 , 你以为我的学问 , 是从多方面的学习而记闻来的吗(后世所谓“博闻强记” , 这只是知识)?子贡说 , 对呀!我们认为你是这样来的 , 难道我们的观念错了?孔子则说 , 我的学问是得到一个东西 , 懂了以后 , 一通百通 。 孔子这个话是事实 , 这个东西 , 这个“一”是很难解释的 , 不容易讲出来的 。 过去我们已经讨论了很多 , 宋儒解释为静 , 要在静中养其端倪 。 所以后来打坐 , 儒家、道家、佛家都是这样 , 静坐中间慢慢涵养 , 而以明心见性为宗旨标的 。 什么是明心见性?像上午刚有人问起 , 什么是佛?我告诉他 , 佛只是一个代号 , 实际上就是人性的本源 。 儒家讲善与恶 , 是人性作用的两个现象 。 作用不是善就是恶 , 不是好的就是坏的 。 那个能使你善 , 能使你恶的 , 不属于善、恶范围中的东西 , 如果我们找到了 , 就是它 , 佛家叫做佛 , 道家叫做道 , 儒家叫做仁 。 用什么方法去找?儒、释、道三家都是从所谓打坐着手 , 在静中慢慢体认 , 回转来找自己本性的那个东西 , 就叫做“一” 。 老子也叫它做“一” 。 再讨论下去就很多了 , 就属于纯粹的哲学范围了 。南怀瑾《禅海蠡测》禅宗与教理第100页:岂止教理而已 , 若果明心 , 一通百通 , 五明(内明、因明、声明、医方明、工巧明)之学 , 凡内外诸说 , 无不通达 。南怀瑾《习禅影录》P179:一念清明 , 灵明自在 , 醍醐甘露 , 从上而下也 。 专心一致 , 一通百通 。 若搞搞这样 , 又搞搞那样 , 则一无所成 。周汝昌《红楼梦新证》1953年繁体竖排版P67:还有 , 一通可谓百通;我们找着曹宣的名字 , 明白他被迷失的原由 , 跟着又懂了为什么雪芹把曹宣的两个儿子取名叫“赦”叫“政” 。周汝昌《红楼梦与中华文化》:所以 , 拙见以为 , 要谈《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的关系问题 , 必须先弄清“情”这个字的本意以及它的文化历史 , 然后有关《红楼梦》的千般百样的文化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 势如破竹 。 你就会感到左右逄源 , 一通百通之欣然快意 。杨振宁饶宗颐《中国文化与科学》P439:就是有了这个方法 , 你就一通百通了 。 我们经常说要“授人以渔而不授人以鱼” , “渔”就是方法 。 你知道方法了 , 就可以事半功倍;不知道方法 , 你是事倍功半 。薛天纬《唐代歌行论》P496:解决歌行的诗体学定义问题 , 或者正用得着模糊数学 。 最典型的例子 , 是杜甫那类介于“新题乐府”和“个人抒情歌行”之间的诗篇 , 如果用排中律去定义 , 必然陷于困境 。 而持“七言古诗 , 概曰歌行”的“大歌行”观 , 就一通百通了 。 当然,也有个别七言古诗本质上不能称为歌行 。 如前面征引过的诗僧用七言古体写作的宣扬佛教教义的篇章 。康保成《中国古代戏剧形态与佛教》P148:还有将“悟头”用作聪慧义的 , 如《后西游记》第二十三回 , 小行者对猪一戒道:“兄弟 , 你还做得和尚 , 有些悟头 。 ”悟到了“悟头”就是聪慧 , 这一引申的用法也很容易理解 。 由于“悟头”不好寻觅 , 要花很大的气力 , 下很大的功夫 , 于是明清两代又常以功夫与悟头相联系 。 如清沈佳辑《明儒言行录》卷九引明吕坤语录有“悟头工夫”语 , 清陆桴亭《思辨录辑要》卷三云:“人性中皆有悟 , 必工夫不断 , 悟头始出 , 如石中皆有火 , 必敲击不已 , 火光始现 。 ”近人钱锺书《谈艺录》曾引此文 , 以阐明“悟”与“学”的关系 。 而周德清笔下的“务头” , “绞尽多少才人心血” , 消磨了多少聪明人的智慧与功夫!众所周知 , 禅宗机锋只可意会 , 不可言传;言传者皆非字面意义 , 而是让人透过字面去“悟”其本义 , 故禅语皆谜语、隐语 。 然而一旦开悟 , 便豁然开朗、一通百通 。苏帮菜大师张子平:“我对我的徒弟总归有一句话:练武之人 , 只要把任督二脉打通 , 一通百通 , 无剑胜似剑 , 烹饪也是这样 。 ”曾仕强:读书 , 先把《易经》读好 , 甚至用一辈子来读《易经》都不为过 。 因为我们中国人的思维就来源于《易经》 , 把《易经》读懂了 , 你不仅会看懂中国人 , 还会一通百通 。宋楚瑜:两岸要心灵相通 , 只要心灵相通 , 一通百通 。马未都:笨人一旦开窍 , 人生就像开了挂似的 。 一通百通 , 一顺百顺 。诸宸:世事 , 一通百通 。 无论是战争 , 还是其他的什么事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