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世界华文文学奖得主西西《哨鹿》《我的乔治亚》简体中文版问世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世界华文文学奖得主西西《哨鹿》《我的乔治亚》简体中文版问世
两年一度的“红楼梦奖”前不久正式揭晓 , 年逾八旬的著名作家西西凭借新作摘得“专家推荐奖” 。 继2018年获得美国“纽曼文学奖”、2019年获得瑞典“蝉文学奖”之后 , 她已连续三年荣膺海内外重要文学奖项 。
南方都市报|世界华文文学奖得主西西《哨鹿》《我的乔治亚》简体中文版问世
本文插图

这位从十几岁便开始“爬格子”写作的小女孩 , 如今已成八十三岁高龄的老人 , 著作等身却仍笔耕不辍 , 近三年更连年获奖 。 今年五月 , 她的自传体小说《候鸟》《织巢》姐妹篇面市 。 近日 , 译林出版社联合活字文化又推出了《哨鹿》《我的乔治亚》 , 这是西西两部小说代表作简体中文版首次问世 。
南方都市报|世界华文文学奖得主西西《哨鹿》《我的乔治亚》简体中文版问世
本文插图

《哨鹿》
南方都市报|世界华文文学奖得主西西《哨鹿》《我的乔治亚》简体中文版问世
本文插图

《我的乔治亚》
西西是继王安忆、陈映真之后的第三届世界华文文学奖得主 , 也曾摘得香港书展年度作家的桂冠 。 她以显浅的文字、轻盈的絮语、纯挚的寓言 , 证明非宏大叙事同样能创造具有伟大文学价值的作品 。 正如比较文学学者、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郑树森所评价的那样 , “西西始终坚守前卫第一线 , 从传统现实主义的临摹写真 , 到后设小说的戳破幻象;自魔幻现实主义的虚实杂陈 , 至历史神话的重新诠释 , 创作实验性强、变化瑰奇 。 ”
《哨鹿》与《我的乔治亚》正是西西关于历史的重新想象 , 如同西西攥在手上同时高高放飞的两只风筝 , 一只《哨鹿》飞向十八世纪的康乾盛世;一只《我的乔治亚》优雅地飘在十八世纪英国乔治亚时代的天空 。 二者异曲同工 , 以轻盈之笔 , 撬动了十八世纪历史的天空 。
西西原名张彦 , 广东中山人 , 出生于上海 , 1950年随父母移居香港 。 在她的写作中 , 既有地域色彩浓重 , 书写香港城市性格的城镇故事 , 也有虚实杂陈、充满智识与趣味的知识型小说 。 西西的良善与达观 , 她对于人类光辉灿烂的品质、爱与慈悲的一贯推崇 , 让作品超脱于地域的限制 , 成为世界文学中一抹明快的色彩 。
作为香港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小说家西西 , 其实是一个专心于“游戏”的说梦人 。 她喜欢看画、看房子、筑娃娃屋、缝毛熊……她访遍亚洲各动物园、保育中心、热带雨林 , 探察猿猴原貌 , 写下《猿猴志》;她写《缝熊志》 , 认为缝制玩偶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写作……在各种有趣的事物中 , 以自己的慧思与匠心 , 生发出一个个迷人的故事 。 也与此相关 , 西西被称为“华文世界最有童心的作家” 。
《哨鹿》与《我的乔治亚》就是这样两部于游戏中生发的作品 。 《哨鹿》是西西以小说演绎出来的《木兰图》 。 在观看郎世宁等画家绘制的《木兰图》长卷中 , 西西的思维随着卷轴流动 , 敷衍出一场乾隆木兰围猎的刺杀迷局 。 《我的乔治亚》是西西以微型屋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 在建筑娃娃屋的过程中 , 西西把十八世纪的英国放进小屋 , 缝窗花、铺地板 , 与屋中人偶对话 , 在各个亲手搭建的角落 , 历史与故事次第绽放 。
从《哨鹿》到《我的乔治亚》 , 西西的写作也从右手写到左手 。 因为乳腺癌 , 西西右手失灵了 , 她就用左手歪歪斜斜地练习写字 , 自语道“反正右手写出来的也好不了多少” 。 就是这样从容淡定、朝气蓬勃的西西 , 通过这两本书 , 向我们展现了她对历史的重新想象 , 对世界的好奇 。
《哨鹿》:关于十八世纪清朝的历史想象
《木兰图》是清代著名宫廷画师郎世宁、金昆、丁观鹏所绘 , 长达60米的画卷生动描绘了清乾隆皇帝秋季在木兰围场率领3000余人狩猎的盛大场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