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士为知己者死,可以不死吗?

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到 , “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 。”这个知己是指相互了解、彼此知心的朋友 。然而《史记·刺客列传》中的“士为知己者死 , 女为悦己者容”不仅仅是这个意思 , 它还包含着国君、门主对士人、门客的推荐任用以及知遇之情 , 所以这个知己大多指代国君、门主 。
诗词歌赋|士为知己者死,可以不死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赵襄子联合韩、魏灭智伯 , 智伯的门客豫让为了报答智伯知遇之恩 , 潜入宫中 , 刺杀赵襄子 , 第一次没有成功 。第二次 , 自毁形容、吞碳变声 , 就连妻子都认不出来 。奈何天不随其意 , 伏身桥下 , 却惊了车马 , 赵襄子抓住豫让 , 并杀了他 。死前 , 他说:“臣固伏诛 , 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 , 则虽死不恨 。”如果不能报答知遇之恩 , 即使死了也会感到遗憾 。
诗词歌赋|士为知己者死,可以不死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豫让
豫让的朋友曾经问他:“为什么不做赵襄子的臣子 , 先接近赵襄子 , 然后再伺机刺杀 , 不是比现在这样简单吗?”赵襄子第一次没有杀豫让 , 就是因为看重豫让的忠义 , 如果豫让愿意委身为臣 , 未必不能成功 。但豫让却说:“既然做了别人的臣子 , 又要杀他 , 这是怀有二心 。我这样做虽然很困难 , 但却能让天下怀有二心的臣子无地自容” , 一心不事二主 , 这样的忠义之士怎么能不名垂后世 , 流传千古?
诗词歌赋|士为知己者死,可以不死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专诸刺王僚
滴水之恩 , 涌泉相报;知遇之恩 , 以死来报 。专诸刺王僚 , 聂政刺侠累 。公子光任用专诸 , 善待其后代;严仲子在市井当中寻找聂政 , 并奉百金为其老母祝寿 , 不能说没有知遇之情 。只是 , 恩情虽重 , 非要用死来回报吗?
诗词歌赋|士为知己者死,可以不死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荆轲
豫让说:“士为知己者死 , 女为悦己者容” , 不是为了“死”而死 , 而是为了表达忠义与报答恩情 , 若非不得已 , 并非一定要选择“死” 。曹沫挟持齐桓公 , 逼迫他归还鲁国城池 , 曹沫是没有死的 。豫让、专诸、聂政三个人如果能够成功并且全身而退 , 求死干什么?荆轲想要效仿曹沫 , 活着回去报答太子丹 , 如果准备做得周全 , 武功又不至于太弱 , 又怎么会失败身死?
诗词歌赋|士为知己者死,可以不死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关公铜像
关羽投降曹操 , 新袍子里面仍然是旧袍子 , 以示不忘旧主;得了赤兔宝马 , 想得是千里寻旧主 。后来封金挂印、过五关斩六将 , 至古城相会 , 开创蜀汉基业 。人称“关公”“关老爷” , “关公”不也是忠义之人吗?何必一定要自己死呢?
诗词歌赋|士为知己者死,可以不死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诗词歌赋|士为知己者死,可以不死吗?】徐庶
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 , 不忘刘皇叔知遇之恩 , 发誓不为曹操设一计一谋 , 故而始终没有道破连环计 , 后来曹操兵败赤壁 , 刘备虎踞荆州 。徐庶难道没有报答刘皇叔的知遇之恩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