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如何做好士官人才队伍建设?来看这个基地考评新机制( 二 )


无独有偶 。三营四级军士长邹春海一直从事图像专业 , 部队调整后该营这一专业被取消 , 他被调整到图像专业骨干力量薄弱的四营 , 并顺利晋升高级士官 。
“过去 , 常是‘自家的兵自家用’ , 人才得不到充分流动 。”该基地领导说 , 近年来 , 随着士官选调交流制度的日益完善 , 专业技术士官“人才池”的蓄水深度和流动性极大提升 。
从自然生长到精准规划 , 打造士官培养的“闭合回路”
杨冯竟然没能留下来 , 太不可思议了!
3年前 , 多次在比武中摘金夺银、大家公认的“技术大拿”杨冯选取高级士官被淘汰的消息一传开 , 就在某旅炸开了锅 。
原来 , 杨冯在中晋高培训填报送学专业时 , 由于个人没有充分了解政策要求 , 随意填报了一个其它专业参加培训 。结果 , 高级士官选取时 , 他因为“培训专业与从事专业不一致”而无缘高级士官 。尽管杨冯心中万般不舍 , 还是不得不含泪告别军营 。
“这样的人才‘不想放’ , 却又‘留不下’!”该旅领导说 , 当年憾别军营的何止杨冯一个 , 像四级军士长黄勇因学历问题、四级军士长苏秋成因职业技能鉴定等级的“硬杠杠”等 , 都被“挡在了门外” 。
笔者了解到 , 这些士官骨干大都在部队关键岗位上 , 长期因为“离不开”而被“绑架”在岗位上 。学习、进修、培训等都与他们无缘 , 结果造成发展缺后劲、转改缺经历 , 给部队建设和个人成长造成遗憾 。
“现在‘杨冯’们不会再有这种遗憾了!”为了不让“千里马”歇步 , 该基地建立了士官人才数据库 , 定期对照选取条件中的送学培训、技能鉴定、学历升级等情况进行梳理 , 为每一个士官专业岗位制订成长路线图 , 确保打仗型人才走得更高、更远 。
“各个专业都有清晰的成长路线 , 各个岗位都有具体的发展规划 。”他们按照“关口前置、优选苗子、精准培养”的思路 , 探索建立高级士官后备人才库 , 跟踪抓好优秀士官的先期培养 。
前段时间 , 该旅四级军士长严林城刚刚作为专业技术骨干“入库” , 就接到了送学培训通知书 。原来 , 严林城虽然前几年参加过培训 , 但与现在所从事的专业不一致 , 不符合高级士官选取条件 。为此 , 该旅人力资源科提前筹划 , 为他和另一名类似情况的士官申请到了院校培训名额 。
“从自然生长到精准规划 , 打造士官培养的‘闭合回路’ 。”这样清晰的成长规划 , 不仅让严林城和战友们坚定了长期服役的决心 , 更给该基地士官队伍建设带来深层次变化 。
前不久 , 空军某场站通信机房在开设某新型程控设备时陷入困境:配置完数据参数后 , 却无法与其他设备联通 。
情急之下 , 该场站向驻地的某信息通信基地“求援” , 同时还邀请来了设备厂家的工作人员 。
作为技术骨干 , 该基地某旅上士金成临危受命 。
“可能是信令点码有问题!”这个类似信道通行证的存在 , 虽然重要但往往最容易被人忽略——经过反复调试后 , 问题终于被金成解决 。
现场响起一阵掌声 , 厂家的工作人员对金成竖起了大拇指 , “没想到一个士官的技术竟如此精通!”
看似意料之外 , 实则在情理之中 。去年7月 , 该旅组织程控专业技术骨干到某通信装备厂家培训学习 , 金成就是7名士官中的一位 。
“以前只知道怎么做 , 现在知道为什么要那样做 , 业务处理起来就得心应手多了 。”培训期间 , 金成不仅跟着厂家专家学习了数据配置及故障处理的实操技巧 , 还搞懂了相关的理论知识 。
为锻造能战胜战的高素质士官人才方阵 , 该基地采取嵌入式、跟岗式、自主式培养模式 , 与多家院校、军地科研院所和设备厂家建立联合育才机制 , 签订人才培养协议 。通过选送入学、进厂培训等方式 , 他们分层次、分批次组织士官业务培训 , 实现了士官职业技能质的跃升 。
据悉 , 该基地超过三分之一的专业技术士官参加过军地院校培训 , 全部考取了职业技能鉴定等级证书 , 各类“工匠型”专业技能士官、“专家型”专业技术士官、“复合型”指挥管理士官正在加速生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