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见闻|一年投资13家半导体企业,华为在下怎样一盘棋?
作者 | 吴健伟 编辑 | 罗丽娟
“这可能是我们最后一代华为麒麟高端芯片 。 ”
在日前举办的中国信息化百人会2020年峰会上 ,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表示 , 受制于实体清单 , 华为高端麒麟芯片可能率先宣布告急 。
在经历长达15个月、6次临时许可延期后 , 华为正面临“无芯可用”的局面 。 这只是过去一年多华为面对美国制裁禁令受影响的其中一面 。
面对挑战 , 任正非在过去一年间多次对外强调了华为正在迅速“补洞”中:大幅采购零部件、加大国内市场投入、推动鸿蒙、HMS(华为移动服务)“备胎”落地等等 。
“现在大多数‘洞’已经补好了 , 飞机能继续飞行;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洞’ , 需要两、三年才能完全克服 。 ”在去年年底接受采访时 , 任正非向外界同步了华为的“补洞”情况 。
在众多“补洞”计划中 , 华为的投资战略变化在过去一年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
从过去以“不积极”著称到一年出手13家产业链企业 , 从主张并购、瞄准核心技术到布局产业链上下游投资 。 投资逻辑的转变 , 能够在动荡中为这家科技巨头赢取新的生机吗?
投资“不积极”的那些年
相比起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频繁地投资圈地 , 华为在投资方面一向以“不积极”著称 。 而在这个标签背后 , 充分体现了华为过去的投资战略和态度 。
全天候科技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了2006年到2016年10年间华为对外投资清单 。 可以看到 , 在这期间 , 华为投资企业共20家 , 主要聚焦在芯片、物联网等通信领域 。
本文插图
【华尔街见闻|一年投资13家半导体企业,华为在下怎样一盘棋?】
实际上 , 华为关于投资的战略部署 , 早在《华为基本法》中就有定位 。 1998年 , 由华为领导层和中国人民大学的专家共同制定的《华为基本法》面世 , 这是华为最根本的规章制度 。
其中第三十七条明确指出:我们中短期的投资战略仍坚持产品投资为主 , 以期最大限度地集中资源 , 迅速增强公司的技术实力、市场地位和管理能力 。 我们在制定重大投资决策时 , 不一定追逐今天的高利润项目 , 同时要关注有巨大潜力的新兴市场和新产品的成长机会 。 我们不从事任何分散公司资源和高层管理精力的非相关多元化经营 。
“企业发展部”是华为负责对外投资的部门 。 据投中网报道 , 该部门在华为是二级部门 , 团队规模数十人 , 华为所有的投资、并购均需通过该部门完成 。
在华为 , 前期确认投资对象的环节 , 主要由业务部门完成 。 而华为各大业务体系都有相应的战略与业务发展部 , 负责对投资标的进行行业分析、技术合作与甄别 , 与企业发展部一起与标的谈判并尽职调查后 , 投资最终由华为常务董事会决策 。
这让华为的对外投资有一个鲜明的特点 , 就是目标极度明确 , 投资动作往往是为了得到某项技术、专利 , 或者是某支团队 。
对应到华为主营业务中 , 便是大量关于芯片、物联网、存储等通信领域的企业并购 。
例如 , 在2012年和2013年 , 华为分别收购了英国集成光子研究中心(CIP)和Caliopa , 前者主要聚焦光通信技术领域 , 后者主要致力于硅光子技术的光模块研发 。
2014年 , 华为为了扩大其在物联网领域布局 , 相继投资、并购了物联网高性能芯片研发企业XMOS以及物联网传感器研发商Neul 。
“华为的并购策略是收购关键技术 , 融入到华为的平台中 , 不会做纯粹的财务投资 。 ”2016年 , 华为常务董事、战略Marketing总裁徐文伟接受媒体采访时阐释了华为的投资并购策略 。
除了技术和专利之外 , 华为并购的另一个主要目标是牌照或资质资源 。 通信业在多数国家都有较强的监管 , 没有资质就无法开展销售运营 , 而申请资质需要的时间经常以年计算 。 因此为了快速进入某个市场 , 华为通常会优先选择收购一些具备资质 , 但规模较小的公司 。
推荐阅读
- |全球企业亏损王:一年亏损1244亿,相当于18个拼多多
- 每日经济新闻|80后庐山市委副书记周麟被查,上任不满一年
- 蓝鲸财经|“网贷第一股”宜人金科上半年亏损2.12亿营收降6成,不到一年换至第三任首席财务官
- 股票|红星资本局丨天山生物7天爆涨176%,养牛股只有500多头牛,时隔一年半后再现“特停”
- 经济日报|放心!库存稻麦可供全国吃一年以上
- 中新经纬|完美世界的“疯狂游戏”:邮箱靓号卖20万 老板一年套现26亿
- 环球财经天下|一年亏掉18个拼多多!“全球企业亏损王”是家石油企业
- 试验区|变局之中闯新路 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一年间
- 中年|安得倚天剑 跨海斩长鲸 2019“最惨”造车三兄弟会师华尔街
- 股票行情|华尔街团宠”诞生!顶级投资大佬们的Q2增仓明星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