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见闻|一年投资13家半导体企业,华为在下怎样一盘棋?( 三 )


成立不到半年 , 哈勃先是入股思瑞浦成为其第六大股东 , 随后又接连出手投资了两家半导体相关公司 。
其中 , 半导体公司一家为从事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相关的山东天岳先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另一家为从事电源管理芯片设计的杰华特微电子(杭州)有限公司 , 均属于半导体行业上下游公司 。
此前 , 华为在半导体产业的布局一直以IC设计业为主 ,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旗下全资子公司海思半导体 。
作为中国半导体产业最重要的下游客户 , 华为的入局对整个产业而言无疑是利好的 。 而哈勃的多次投资 , 也被业内认为其意在全面布局半导体产业 。
全天候科技根据公开信息统计 , 在过去一年 , 哈勃接连出手13家半导体产业链企业 。
华尔街见闻|一年投资13家半导体企业,华为在下怎样一盘棋?
本文插图

这或许只是哈勃投资版图的开端 。
从业务方向看 , 其所投企业都以自主研发高新技术为主 , 高度国产化生产 。 产品涵盖半导体晶体、碳化硅材料、功率芯片、人工智能芯片、车载通讯芯片、石墨烯导热膜等领域 。
值得注意的是 , 除了手机等相关业务的布局 , 哈勃所投企业中不乏与汽车、人工智能等身影 。
过去华为主攻全球供应链 , 在国内半导体企业采购并不多 , 这与我国产业发展进程有关 。 在传统的供应链领域 , 国内企业与国际企业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 在一些新兴技术领域 , 如半导体材料、人工智能等方面 , 国内企业的起点较高 。
而在这些新兴技术领域 , 华为和哈勃开始大范围入局 。
在今年年初 , 华为出资2206万元拿下了庆虹电子32%的股份;而今年6月份 , 华为投资的纵慧芯光已进入华为旗舰手机VCSEL供应链 , 是华为Mate 30 Pro中VCSEL的主要供应商 。
通过给订单、给资金、给技术技术 , 甚至派驻团队等多种方式 , 华为正在扶持国内半导体企业 。
另一个显著的案例 , 则是搭上哈勃投资快车后飞速发展的思瑞浦 。
2020年4月 , 哈勃投资的芯片公司思瑞浦在科创板的上市申请获得受理 , 这是哈勃投出的首个进入IPO阶段的项目 。
实际上 , 直到2018年 , 创业六年的思瑞浦仍然深陷生存危机当中 。 思瑞浦当年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 , 2018年公司收入1.14亿元 , 净利润为-882万元 。
2019年 , 一名神秘“客户A”的订单让思瑞浦当年的收入增长167%达到3.04亿元 , 净利润则达到7098万元 , 弥补了创业以来的所有亏损 , 扫清了上市之路的障碍 。
华尔街见闻|一年投资13家半导体企业,华为在下怎样一盘棋?
本文插图

从思瑞浦招股书中可以看到 , “客户A”从2018年开始向思瑞浦采购的产品主要是信号链模拟芯片 , 这是5G基站的关键部件 。 2019年 , 思瑞浦来自该客户的营收占比激增至57.13%
“客户A”的具体名字虽没有披露 , 但确认是思瑞浦的关联方 。 而在思瑞浦的关联企业名单 , 惟华为可能有如此大笔的采购 。 此外 , 思瑞浦正是华为成立哈勃投资以后出手的第一个企业 。
不追求对企业的实际控制 , 以产业布局为主 , 也是哈勃投资的特点之一 。
据相关统计 , 目前哈勃对企业主要的投资比例基本小于10% 。 从介入轮次与投资比例上看 , 大多数是早期“占坑” , 需要先帮助这些5G相关企业发展完善自己的战略布局 。
这一点 , 与华为过往针对目标技术、团队进行投资并购有一定相似之处 。 对于产业投资而言 , 收益并不完全体现在投资回报率的数字上 。 一些隐性和综合收益也在华为考虑的范畴内 。 比如对于产业链的补强 , 对于业务的拉动 , 对于供应链的稳定等等 。
有分析认为 , 哈勃投资布局在兼顾现有供应链以及前瞻性技术的同时 , 通过投资补强短板环节 ,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供应上的压力 , 与华为的业务形成互补和协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