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韬略|“温州鞋王”的疫苗盛宴( 三 )


随着奥康皮鞋牌子越来越响 , 市面上的冒牌货也越来越多 。 王振滔在酝酿一件大事 。
武林门广场大火12年后 , 1999年 , 王振滔也在杭州点了一把火 , 把全国搜缴来的假冒奥康鞋子全部烧掉 。

消息传遍全国 。
时任温州市市长钱兴中 , 闻讯后兴奋地说:“这把火可以写进温州的历史 。 ”
这把温州人的雪耻之火 , 不仅彻底打响奥康的招牌 , 更重塑了温州鞋的信誉 。 在那以后 , 温州鞋涅槃重生 。 康奈、红蜻蜓、霸力等一大批品牌快速崛起 。 2002年 , 奥康皮鞋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 改写了温州产业无中国名牌的历史 。
30年里 , 王振滔创造过太多第一:中国鞋业第一家连锁专卖店;成立中国第一家区域性的财团——“中瑞财团”;成立中国民营企业第一家慈善基金会;非公企业第一批获得“五一”劳动奖章的老板……
但真正让大家铭记的 , 只有那一把火 。
【赢在转折点】
2001年春节 , 王振滔用一场“生吃筵” , 解决了困扰奥康多时的隐疾 。
这一天 , 他把在公司任职的所有亲戚都召集起来 , 办了一场宴席 。
一开始 , 大家有说有笑 , 以为只是一场寻常的聚餐 。 上完菜 , 大家才意识到不对劲 。 菜色虽然丰富 , 但全桌都是生吃的冷盘 , 没有一道热菜 。
在温州话里 , “生吃”和“生气”是谐音 。 有的人反应过来 , 老板可能要发飙了 。
王振滔说 , 不久前 , 三舅突然跑到我办公室来求情 。 因为表弟送来的价值上百万的皮鞋包装盒印刷质量不合格 , 被我退了回去 。 我俩吵了一架 , 不欢而散 。 然后 , 三舅又找我妈来求情 。 质量的事马虎不得 , 我还是没答应 。
事后 , 王振滔检查了公司里与亲戚有关的所有部门 , 结果大吃一惊:亲戚做的皮料、鞋底、包装盒等 , 以次充好时有发生 , 外来员工不敢管 。
讲完后 , 他坚决表态:“以后只要跟鞋有关系的东西 , 所有亲戚都不要介入了 。 除了鞋 , 做其它的 , 我都可以提供帮助 。 ”
一顿“生吃宴” , 解除了奥康与所有亲戚的关系 。
当时 , 很多人不理解 , 觉得他做得太绝了 。
可正是这场“杯酒释兵权” , 让奥康走出了“近亲繁殖”的家族式管理漩涡 , 彻底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型 。
在那以后 , 奥康进货一律采用“招投标” , 用人方面一律任人唯贤 。
奥康的产品质量再上一层楼 , 企业发展明显提速 。 当年 , 奥康产值达到8.2亿 , 利税1.2亿 , 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二位、浙江第一位 。
2011年4月 , 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爆发 。 短短几个月就有90多家企业倒闭、老板跑路 , 这场资金劫迅速蔓延开来 , 引起连锁反应 , 霸力等一批红极一时的企业轰然倒下 , “倒闭潮侵袭温州民企” 。
后来大火的网络神曲《江南皮革厂倒闭了》 , 就是根据这一事件改编的 。
这场风波中 , 奥康正是凭借多年积累下的口碑和成本管控能力 , 才成功渡过难关 。
回过头看 , 这场“生吃宴”正是关键拐点 。

▲早期的奥康鞋厂30年里 , 奥康从无到有 , 从小到大 , 从弱变强 。 在王振滔看来:“人不是赢在起跑线上 , 而是赢在转折点上 。 ”
1988年 , 奥康刚成立时 , 大部分人都在做订货会 , 王振滔提出“厂商联营” , 大家当时都不理解 。 但正是这个转折点让奥康迅速崛起 。
1998年1月8日 , 奥康开出第一家连锁专卖店时 , 很多人反对 , 他们不理解为什么要放弃代理模式 。 但正是这个转折点 , 成就了奥康随后10年的辉煌 。
2004年 , 当王振滔决定跨界投资康华生物时 , 很多人同样不理解 , 甚至嘲笑他 。

▲2004年 , 康华生物奠基仪式当时 , 王振滔前往四川考察 , 想再造一个生产基地 , 扩大生产 。 机缘巧合下 , 结识了当地某生物研究机构的几位学者 。
“他们问我 , 有没有兴趣再投资一家新公司 。 ”王振滔说 , “投资可以 , 但一定要跟制鞋有本质上的差别 , 不要再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 要讲究科研投入 。 ”
在金河宾馆大堂里 , 几位学者拿出几十页的研究报告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 讲了半个小时 , 王振滔几乎什么都没听懂 。 但他觉得生物疫苗有科技含量 , 而且很重要 , 直接问需要多少钱 。
“只要8000万元 , 就可以够5年的开支 , 产品成功后 , 就能有产出 , 实现盈利 。 ”
怎么听怎么像骗子 。
可王振滔没犹豫 , “好的 , 那我就投这笔钱 。 ”几分钟功夫 , 王振滔就投了康华生物 。
康华生物在成都奠基时 , 很多人不理解 , 一个做鞋的跨行进入八竿子打不着的医药行业 , 甚至打趣说这是用相同生产线“白天做鞋 , 晚上做药” 。
结果 , 8000万很快烧完 , 5年就有产出的承诺果然没有兑现 。
创始团队找王振滔时一度有些紧张 , 他们生怕做不出成果 , 竹篮打水一场空 。
可王振滔非但没有发飙 , 还一次一次加码投入 。 方向对了 , 就不怕路远 。
“(生物科技)它是一个非劳动密集型产业 , 讲究科研投入 。 科研需要耐心 , 需要静静地等待它开花结果 , 实现产业化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