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韬略|“温州鞋王”的疫苗盛宴( 二 )


在鞋业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 , 康华生物的大火 , 也被视作是“鞋王”王振滔的一场翻身仗 。
【一把火 , 烧进温州的历史】
作为30年前温州创业潮中走出的一代企业家 , 王振滔是白手起家的典型代表 。
由于家境贫寒 , 高一那年 , 王振滔就主动辍学去武汉做游方木匠 。 每天的工作就是反复地拉锯、挥斧、切凿 。 “在武汉一年多的时间里 , 我基本尝遍了人间的甜酸苦辣 。 ”
武汉的日子虽然辛苦 , 但也让他结识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 。
师兄钱金波(红蜻蜓创始人)是他创业的第一个 , 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合伙人 。 后来 , 王振滔还娶了钱金波的外甥女林丽琴 , 亲上加亲 。

▲红蜻蜓创始人钱金波做了一年多木匠的王振滔发现 , 不少温州老乡倒卖服装、皮鞋收入比自己高很多 , 索性与钱金波一起在武汉国营商场租了半个柜台 , 合伙做起了皮鞋生意 。
很快 , 王振滔便展现出营销天赋和商业头脑 。 他不只是单纯的推销皮鞋 , 还会细心记录每一个顾客的需求 , 并找厂商要相应的款式 。
第一年 , 他的皮鞋柜台 , 销售额就超过了商场其它18间的总和 。
【华商韬略|“温州鞋王”的疫苗盛宴】二人的生意正做得如火如荼 , 几百公里外的一把火 , 却险些把他们烧破产 。
当时 , 温州鞋的口碑非常差 。
坊间还流传着一个“傻大帽相亲”的故事:一个东北小伙子早上买了一双温州皮鞋 , 擦得贼亮 , 去相亲 。 “嘎吱”、“嘎吱”费了老大劲 , 骑车到了女方家门口 。 结果一看脚下 , 我的妈呀 , 鞋子竟然“开口”了!最后 , 相亲也泡了汤 。
人们把这种温州劣质鞋取名叫“星期鞋”“晨昏鞋” 。
1987年8月8日 , 在杭州武林门广场上 , 工商局工作人员一把火 , 烧毁了5000多双劣质温州鞋 。
自此 , 许多城市效仿杭州 , 开始了规模浩大的“围剿”温州鞋运动 , 不少地方甚至直接将温州鞋拒之门外 。
这把火很快烧到了武汉 , 王振滔的柜台也跟着遭了殃 。
他们卖的皮鞋虽然不是劣质产品 , 但因为来自温州 , 柜台也被工商局查封了 。 4000多双质量上乘的皮鞋 , 以5元一双的价格被拍卖 。
为此 , 王振滔与武汉工商部门打起了“民告官”的官司 。 尽管最终胜诉 , 但20多万元的损失只获得了2000元的赔偿 。
辛辛苦苦几年 , 一夜打回了原形 。
不过 , 也是这把火点燃了王振滔的创业激情 。
他坚信 , 大家抵制的不是“温州鞋” , 而是“劣质鞋” , 只要把鞋做好 , 就一定有销路 。
1988年 , 23岁的王振滔与钱金波 , 还有一个同乡 , 东拼西凑了3万块钱回乡办起了鞋厂 。 王振滔的那1万块 , 用的还是妻子的私房钱 。
刚创业时 , 只有一部制鞋机、几个工人 , 厂房也是租人家的旧屋 。 “当时穷得可怜 , 我弄了个木板 , 写上‘奥林鞋厂’几个字挂在门上 。 ”

▲早期的奥林鞋厂取名奥林 , 是希望厂子将来有一天可以像“奥林匹克”一样 , 与奥运同步 。 后来去工商局注册商标时 , “奥林”不能注册 , 遂改名“奥康” 。
最艰苦那段日子 , 王振滔总跟员工说:“口袋穷不可怕 , 但脑袋不能穷 。 心胸有多大 , 舞台就有多大 。 ”
事实上 , 那把火烧掉的不只是温州鞋 , 更是温州的品牌信誉 。
一时间 , 温州皮鞋几乎成为劣质鞋的代名词 。 几千家温州鞋厂倒闭了一半 。 侥幸活下来的鞋厂都忌讳姓“温” , 纷纷以联合制造为由打出“上海制造”、“广州制造”的牌子 。
可王振滔偏要打上“温州制造”的字样 。 “一直不打温州牌 , 那温州制造就一直没有出头之日 。 温州人如果连鞋子都做不好 , 还能够做什么?”
他显然是低估了那把火的威力 。
1989年 , 王振滔踌躇满志地带着自家的皮鞋重返武汉 。 可一个半月下来 , 一双也没卖出去 。
他急中生智 , 在柜台前贴出大红告示:如果鞋子六个月保质期内出现质量问题 , 他将以一赔二 。
终于 , 有位顾客半信半疑地买了一双 。 王振滔立刻递过一支笔 , 要他留下姓名和通讯地址 , 恭喜他成为奥康皮鞋永远的荣誉顾客 , “将来奥康要是做大了 , 奥康皮鞋让你免费穿一辈子!”
这事儿经媒体报道 , 打响了奥康皮鞋的品牌 。 王振滔带去的4000双皮鞋 , 不到10天时间就被一购而空 。 当年 , 鞋厂销售额超过10万元 。
依靠品质 , 鞋厂渐渐走上正轨 。 1991年 , 扩建后的鞋厂产值突破100万元 。
1994年 , 奥康皮鞋已小有名气 。 但因为王、钱两家人的拉帮结派问题 , 王振滔和钱金波这对“黄金搭档”分手 。
王振滔继续经营奥康 , 钱金波则带着一笔钱另立门户 , 创办了知名皮鞋品牌:红蜻蜓 。
王振滔继续全力抓品质 。 他会因为鞋标贴得不合格 , 销毁一整批鞋 。 奥康因为500双鞋被质检员拒收 , 一次炒掉8名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故事 , 更是一直在业界流传 。
在王振滔的字典里 , 从来没有“差不多”三个字 。
到1998年 , 奥康实现产值3.78亿元 , 利税4800万元 , 第一次登上真皮皮鞋“鞋王”的宝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