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诗不可说丨七月七,宜晒书,宜乞巧,宜卧看牵牛织女星( 二 )


较有情味的是柳恽的《七夕穿针诗》,诗曰:“代马秋不归,缁纨无复绪。迎寒理夜缝,映月抽纤缕。清露下罗衣,秋风吹玉柱。流景对秋夕,余光欲难驻。”诗歌摹写思妇独自在家为游子缝制寒衣,直至深夜。这样的“七夕穿针”,写思妇怀远的情感,是真切感人的。
唐代诗人王涯《宫词三十首》里写七夕诗曰:“迥出芙蓉阁上头,九天悬处正当秋。年年七夕晴光里,宫女穿针尽上楼。”至唐代诗人和凝的《宫词百首》里,明确写到了“乞巧”,其诗曰:“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嫔乞巧忙。总上穿针楼上去,竞看银汉洒琼浆。”至唐代少年诗人林杰生活的公元九世纪三四十年代,七夕穿针乞巧已是民间大流行的网红民俗了。林杰《乞巧》诗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汉武帝|诗不可说丨七月七,宜晒书,宜乞巧,宜卧看牵牛织女星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宋代孟元老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风俗人情的著作《东京梦华录》卷八“七夕”条说:“……又以绿豆、小豆、小麦,于磁器内,以水浸之,生芽数寸,以红篮彩缕束之,谓之‘种生’……至初六日、七日晚,贵家多结彩楼于庭,谓之‘乞巧楼’。铺陈‘磨喝乐’(指小玩偶)、花瓜、酒炙、笔砚、针线,或儿童裁诗,女郎呈巧,焚香列拜,谓之‘乞巧’。妇女望月穿针;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看来,北宋的七夕更为热闹,乞巧也是花样繁多,但其中对于生殖崇拜的痴迷也可见端倪。文中的“种生”自不必再多加解释。而其所谓结网“小蜘蛛”,应该是指“喜蛛”,实际上古人叫做“蟢子”,谐音“喜子”,明显具有意欲“喜得贵子”的祈愿。
汉末应劭《风俗通》记载:“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这是最早的明确的“鹊桥相会”说法,而牛女相会最早在诗歌里明确写到的,是东晋初年王鉴的《七夕观织女诗》。其诗有曰:“牵牛悲殊馆,织女悼离家。一稔期一宵,此期良可嘉。”“稔(rěn)”的本意是“庄稼成熟”,诗中的“一稔”就是指“一年”。结合诗歌题目,我们即可知道,至迟东晋初,人们便把七夕织女牵牛一年一相会安排得妥妥当当了。东晋中期,苏彦《七月七日咏织女诗》有曰:“怅怅一宵促,迟迟别日长。”真是夜短情长啊!
七夕织女牛郎鹊桥会,东晋后历朝历代皆有吟诵。唐代白居易《七夕》诗曰:“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宋代苏轼《渔家傲·七夕》词有曰:“皎皎牵牛河汉女,盈盈临水无由语。”宋代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最为大家叹赏,词曰: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而宋代范成大《鹊桥仙·七夕》词有曰:“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这是激愤语,从反面立意,说是相见倒不好,因为新愁别离、旧愁相思,远远胜却相聚欢喜!
大家注意到没有,秦观、范成大他们所用词牌叫做“鹊桥仙”啊。那么,谁是鹊桥上的仙人呢?当然是指织女牵牛喽。其实,“鹊桥仙”这一词牌就是专写牛女相会情事的,创始人是欧阳修。欧阳修的《鹊桥仙·月波清霁》当然就是史上第一首《鹊桥仙》了,该词曰:
月波清霁,烟容明淡,灵汉旧期还至。
鹊迎桥路接天津,映夹岸、星榆点缀。
云屏未卷,仙鸡催晓,肠断去年情味。多应天意不教长,恁恐把、欢娱容易。
 汉武帝|诗不可说丨七月七,宜晒书,宜乞巧,宜卧看牵牛织女星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现在,七月七,七夕被作为中国情人节而大加营销。除了织女牵牛之外,另一对著名的七夕情人或许就是唐明皇和杨玉环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里写唐明皇、杨玉环七夕情誓说:“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但这对中国著名情人的结局似乎并不怎么好哦!
我们还是来关注织女牵牛。唐末诗人崔涂《七夕》诗曰: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
关键是后两句,你品,你细品,对了,人间一年天上一天啊。我们凡人觉得织女牵牛是一年一相会,但其实人家是在天上,那也就是天天下班收工夫妻回家——平凡到幸福的模样啊!嗯,只要你们幸福就好——因此,夜深人静,不要去葡萄架、瓜棚架下偷听了,千百年来这样被偷听,织女牵牛得有多心累啊。
那么,七月七,晒晒东西,看纤云弄巧;七夕,卧看牵牛织女星。
【 汉武帝|诗不可说丨七月七,宜晒书,宜乞巧,宜卧看牵牛织女星】 汉武帝|诗不可说丨七月七,宜晒书,宜乞巧,宜卧看牵牛织女星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