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式”签约强制性复工:到底是在救还是坑企业
“表演式”签约、强制性复工:到底是在救企业 , 还是坑企业?周兼明据《半月谈》报道 , 为给疫情影响下的经济纾困 , 有些地方实招不多 , 虚活不少 。 如某中部省份有一个开发区 , 一个项目签约仪式搞了3遍;有的“项目名称包装上全球总部、全国基地等标签 , 显得高大上 。 但投资额是意向投资 , 虽然动辄几十亿元、上百亿元 , 但水分不小 , 跟落地的实际投资有差距” 。 有的城市上演了“签约秀” , 几乎下辖每个区县都要办 , 短短半个月集中签约近10场 。 有的项目明明已经签约、开工了 , 却又要再“演”一次 。 据一位经常为政府部门举办类似活动的人士介绍 , 一场活动需要花费十几万元至上百万元不等 , 其中包括高档酒店场地费、设备费、布置费等等 , “一场二十万元的只是普通水平”——如此“表演”式签约 , 不仅给企业造成困扰 , 耗费了基层干部的精力 , 还浪费了财政资金 。除此 , 报道显示 , 复工复产率“注水”情况也很严重 。 东部某市一名市领导私下反映 , 疫情期间 , 企业复工复产率一开始报80%多 , 看到别的地方报90%多 , 自己排名靠后了 , 不得不多报 , 后来报了99% 。 “正常时期的复工复产率也达不到这么多 , 为不受批评 , 只能如此了 。 ”为何必须要给数据注水?基层一些干部表示 , 是被上级部门不切实际的指标考核和乱问责逼出来的——有的地方不顾实际情况 , 给下级部门下达招商引资指标 , 完不成就问责;有的在疫情期间片面追求复工率 , 进行排名 , 而没有考虑不同类型企业的实际供需情况;有的上级部门下达的项目资金与基层需求脱节 , 只注重考察是否专款专用和是否符合程序 , 而不注重实际投入效果……
企业原本就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 , 如果有市场或订单 , 没有比企业本身更期待复产复工的 。 如果企业无法复产复工 , 一定是因为市场出了问题 。 而这些问题 , 往往是地方政府也难以解决的 , 所以政府在其中所能做的 , 只能是协助企业解决遇到的部分难题 , 落实相关的优惠政策 , 如权力再放开一些、税费再多减一些、贷款再优惠一些 , 而不能不尊重经济规律 , 扮演起了复产复工的主角 。 如果地方政府为了政绩 , 强制企业复产复工 , 只会给企业造成更大的亏损 , 一旦市场真正复苏了 , 企业反而失去了竞争力 。各国政府为抗击疫情 , 对中小企业都推出了各种扶持措施 。 如澳大利亚政府直接帮助企业支付代扣代缴所得税总额的50% , 营业额低于5000万澳元的中小企业将有资格领取多达10万澳元的免税现金补贴;希腊政府则宣布向所有因企业关停而受影响的员工发放800欧元补偿金 , 对这些员工 , 政府还将暂停征税4个月;英国政府为小公司的小额贷款 , 提供100%政府担保 , 这些贷款总额高达数百亿英镑 , 所有小企业都可获得最高5万英镑的贷款支持 , 而无需向银行证明企业生存的可能性;瑞士除了向中小企业提供由政府担保的50万瑞士法郎贷款外 , 对因疫情被迫关停的企业 , 政府还为企业支付80%的员工工资 。 从这些国家的做法可看到 , 多是由政府来承担因疫情对企业带来的损失 , 通过行使政府公共管理职责 , 来减少对中小企业的冲击 , 这无疑值得中国各级政府多多借鉴 。这轮疫情确实让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市场压力 , 如何真正为企业排忧解难 , 是地方政府应做的事 。 比如东北就有一县级市 , 在研究如何将政府、事业单位的闲置固定资产打包 , 以此作为抵押为陷入困境的民营企业融资 。 受访的地方干部说 , “我们不能逼银行贷款 , 但也不能不救民企 , 只好想办法盘活政府闲置资产 。 ”这个想法与做法就是在为企业做实事 , 比起那些签约仪式、检查慰问 , 对企业来说要实惠得多 。疫情仍在各国蔓延 , 全球供应链也几近瘫痪 , 这使得世界经济在未来的不确定性在加大 , 中国经济复苏遇到的问题 , 也越来越多 。 在这种特殊时期 , 地方政府尤其要保证各项经济数据的真实性 , 不能掺任何水分 , 数据真实是理性判断的基础 , 只有依据整个社会的真实情况 , 决策层的统筹考虑与全面规划才能做到合理和有效 。 一旦底层数据造假 , 极可能让省级和中央级层面的宏观经济决策层判断失误 , 导致方向性错误的决策出台 , 从而造成更大范围的经济危机与衰退——大跃进时期的“亩产万斤”悲剧即为先例 , 历史再也不能重演了 。 中央也要从法律层面加大监督与审核的力度 , 以防这类复产复工的表演呈“燎原”之势 。 上级部门此时真正需要批评和问责的 , 不是能否完成疫情前确定的各项经济指标 , 而是要加强对各类美化、虚报数据的审核与监督 , 一旦发现造假 , 就严格问责 。 只有让造假者付出代价 , 才有可能遏制这类造假行为 。在疫情这种特殊情况下 , 各级政府的政绩不体现在面子工程和形式主义做得怎么样 , 而是在加大对企业的务实扶持方面 , 可谓迫在眉睫 。 中央层面可采用积极的货币政策 , 但要以各种方式确定这种“放水”能真正惠及中小企业 , 而不只是让央企与国企获利 。 “国家队”银行下调企业利率 , 帮助企业共渡难关;各地政府应提供各种担保 , 以确保一些重要企业的贷款可延期或续贷 , 不能让金融机构盲目抽贷断贷;同时要保障中小微企业的贷款 , 因为中小微企业是保障就业的主力军;“真金白银”地降低企业税费 , 用公共资金切实帮扶企业降低租金成本;为减少企业的裁员 , 需对因疫情停摆的企业 , 提供员工补贴……当然 , 更重要的是主动缩减政府各项开支 , 使得自身有足够的财政空间来救助中小企业 , 否则 , 所谓的扶持救助就可能沦为空谈。
推荐阅读
- 中年|1个月签约!加装电梯也可以按揭付费了,每月“几十元”解决爬楼烦恼“新路子”推进加梯“加速度”
- 未来集团|通航未来集团十架Jabiru230-D飞机定购签约仪式圆满成功
- 保证金|小旅馆签约品牌连锁酒店,效果不佳钱难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