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比武帝谥号高一级为什么汉文帝反没武帝辉煌

文帝比武帝谥号高一级 , 为什么汉文帝功绩反而没有武帝辉煌?文帝比武帝谥号高一级为什么汉文帝反没武帝辉煌
作者 / 风大 可稍息否首先 , 从程序上说 , 汉文帝的谥号是汉景帝给上的 。 汉景帝认为汉文帝适合这个谥号就用上了 。 汉景帝死在汉武帝前面 , 所以不可能知道自己的儿子汉武帝得到的谥号是武 。 因此二者是有时间先后顺序的 。其次 , 汉文帝的功绩的确没有汉武帝辉煌 ,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汉文帝不适合“文”这个谥号 。顺带说一下辉煌问题 。 我看很多人在论证汉文帝的功绩大小问题 。 其实 , 功绩大小跟辉煌与否不是完全对应的关系 。 辉煌有时涉及到心理冲击效果 , 并不必然等同于功劳大小 。汉文帝拿到这个谥号是合适的 。为什么魏武帝曹操没有拿到文的谥号?据说是因为曹丕想自己拿到文的谥号 。 但是考察历史我们会注意到 , 即便曹丕不想拿这个谥号 , 曹操也更适合武帝而不是文帝 。 因为曹操一生主业是征战 , 建章立制梳理内政的事情做得不够 。比如说 , 很多人讲曹操做了一些恢复生产的工作 。 尽管曹操的确做了一些屯田的工作 , 但是从后来曹丕时代司马懿在关中屯田才充实了关中来看 , 他的屯田工作其实还是比较有限的 。比如说 , 很多人讲曹操统一了北方 。 但是从曹丕收服臧霸势力、整合青徐的历史来看 , 曹操对北方的整合相当有限 。 如果再考虑到后来并州地区在魏晋时代的摇动 , 那么他连北方地区至关重要的脊背要地山西都没有彻底清理 。 与其说曹操建立了一个统一北方的巩固政权 , 不如说是“威震河南河北及陕西部分地区”的大军阀 。其实他这种情况当时就被人发现了 。 一直到他晚年 , 按理说努力这么多年了 , 政权内部应该整合得差不多了 , 刘廙还认为他存在土崩之势 。作为鲜明对比 , 在内政方面汉文帝简直吊打曹操 。我们熟知的一些小故事 , 就展示了汉文帝在内政上的高明 。 比如汉文帝要造高台 , 经过计算发现费用相当于十户中产之家的财产 , 汉文帝就放弃了 。 一般人解读这个故事都在讲汉文帝的节俭 。 但是 , 如果我们要从这个故事里学到一些实用技术的话 , 那么我们会注意到几个关键细节:第一 , 汉文帝对工程工作进行了数据化分析;第二 , 汉文帝掌握着汉朝不同层次家庭的收入情况;第三 , 汉文帝开展工作时 , 会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参考标准 , 并以这些标准来衡量工作需求 , 进而调整决策 。还有个事件 。 汉文帝因为匈奴不断寇边 , 因此盛怒之下发动大军要反击匈奴 , 后来经过充分考虑放弃了计划 , 转而积蓄战马培训军队 。 这个事情其实也牵扯到了很多事情 。 比如说 , 到底是什么样的入侵报告 , 会让历来以沉着冷静的历史形象名垂青史的汉文帝盛怒?比如说 , 在盛怒之下 , 汉文帝进行了什么样的战争准备 , 他的作战计划是什么 , 作战目标是什么?比如说 , 汉文帝为什么放弃了反击?比如说 , 汉文帝在放弃反击之后进行的战争准备对后来汉景帝、汉武帝、汉宣帝、汉元帝时代对匈奴的打击产生了什么影响?汉文帝做的很多事情 , 不能深思 。 一深思你会发现掉进了一个大坑 。 马复令是汉文帝推行的 , 提出者则是汉文帝为汉景帝选定的太子家令晁错(提出时是御史大夫) 。 马复令的核心就是储备大量战马 。 战略储备完成之后 , 汉军甚至可以出动规模比匈奴还大的骑兵军团 。 农耕民族骑射无双 , 游牧民族捷足善走 , 这种历史上罕见的倒置就是汉文帝搞出来的 。我们看后来的七国之乱 , 汉景帝只用了几个月就平定了 。 他用的内部谋臣是晁错 , 军事统帅是周亚夫 , 夺旗将校是李广 。 这三个人全都是汉文帝给他选的 。 汉文帝身为汉室皇帝 , 不断嘉奖晁错 , 推崇周亚夫 , 吹捧李广 , 他要干什么?很多人吹李广少年得志 , 那么是谁让他得志的?在汉文帝面前 , 他就是只猴儿 。一出手就能奠定百年国运 , 汉文帝想得太多 , 做得太深 , 这人太深沉了 。而且我们要知道一个很重要的细节:汉文帝死的时候才 47 岁 。这人要是长寿一点 , 比如活五百年……汉文帝入继大统的时候 , 汉朝皇帝这个大统以后还会不会存在都是两说的事情 。 汉朝内部刚刚爆发了一场大混战 。 此前吕后经过血洗建立了以吕氏为核心的中央政权 , 然后功臣系又以更加血腥的血洗清洗了吕氏 , 而齐王系则虎视眈眈打算随时入继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汉文帝不但坐稳了皇位 , 甚至还为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北击匈奴做好了准备……文政军事均已梳理完毕 , 后人按照汉文帝定好的方向走就是了 。 汉景帝一辈子能拿出来说的大功 , 就是平定七国之乱 。 这是汉文帝给他定好的 。 汉武帝一辈子最辉煌的功劳 , 就是击破匈奴 。 这是汉文帝给他打的底 。 汉景帝因为一个七国之乱 , 搭进去一个晁错一个李广 , 晁错让他冤杀了 , 李广因为看不上他转投梁孝王了 。 汉武帝打个匈奴把国家都掏空了 , 后来还搞出了独尊儒术的昏招 , 让没有治绩、反复造谣企图改变意识形态的儒家垄断了汉朝的意识形态 。 汉景帝所失已多 , 汉武帝所失更多 。 不客气地说 , 功劳都是汉文帝的 , 过错都是汉景帝汉武帝的 。只手兴国运 , 做到这一步 , 这不是文帝谁是文帝?汉文帝实至名归 。唐太宗一开始也是文帝 。 他为什么是文帝呢?因为他也为唐朝长治久安奠定了组织基础 。 尽管唐太宗历史上以武功赫赫闻名 , 尽管唐太宗在治理天下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偏颇和昏招 。 人谁没有昏招呢?汉文帝也不是全然都对的 。 但是唐太宗梳理稳定了唐朝的治理体系 。 你指望唐高祖李渊 , 怕不是他能给你造个欧洲封建社会出来 , 整一地封建骑士 。 相比来说 , 唐太宗可能在文政上距离汉文帝还有一点差距 。 比如说唐太宗历经征战 , 武功赫赫 , 威名素著 , 驾驭朝廷可谓以重御轻 。 汉文帝则以外藩入继 , 根底浅薄 , 下有强臣 , 侧有强藩 , 外有强寇 。 但是毕竟唐太宗有后发优势 , 具体策略上还是要先进一些的 。古人说 , 汉兴 , 至文帝而天下大定 。 就当时的情况来说 , 既然刘邦没去占文帝武帝的位子 , 汉惠帝又是个指不上的 , 那么汉文帝死时最适合的谥号就是汉文帝 。就文这个方面来说 , 汉宣帝有汉文帝执政时的一部分能力 , 在奠定国运这方面差得远 。 汉明帝也颇有能力 , 各方面都有表现 , 但是比汉文帝还是要弱一些 。 后来汉灵帝尽管有整治天下的心思 , 但是各方面严重失败 , 弄成了昏君 , 可以说是汉文帝的重度弱化版 。魏孝文帝改革成效还算不错 , 已经是相当好的了 , 但是内部分裂的问题日益严重 , 最终酿成了分崩离析的结局 。 宋文帝也算是励精图治 , 但是搞到自毁长城的地步 , 跟汉文帝差得远 。唐玄宗有再造山河的功绩 , 但是最后搞出安史之乱 , 他在长期战略上的弱点很突出 。 唐代宗做了一些努力 , 可惜后人不给力 。 唐武宗短暂取得了一点成绩 , 只是昙花一现 。 唐宣宗号称小太宗 , 其实连根本方向都存在问题 。宋太宗文不成武不就就不说了 。 宋仁宗徒有心思 , 可惜困守宫廷为人摆布 。 宋神宗还能做一些改革 , 宋哲宗也能发奋图强 , 但是要么手段不够 , 要么时间太短 , 无法与汉文帝比拟 。 宋徽宗更是搞砸了 , 成了失败加重版唐玄宗 。明成祖其实倒还不错 , 惜乎后继无人 , 让仁宣把事情弄废了 。 要害就是他没有做好人选工作 , 和汉文帝没法比 。 明武宗做了一点工作但十分有限 。 明世宗应付了一时 , 也仅仅是应付 , 对于长远工作更加是准备不足 。 明穆宗、神宗时代做了一些改革工作 , 只是虎头蛇尾 , 没了下场 。 清代雍正现在评价要高一些 , 但是他做得很多事情也是偏激居多 。 算算帐 , 真没几个能超过汉文帝的 。东汉以名取士 , 流风所及 , 至魏晋时代依旧好以虚妄之词夸耀人物 , 屡屡言过其实、名过其实 。 但是仔细论起来 , 真正能当得上称赞的 , 只有汉文帝:文帝在时 , 亦不觉异 。 自帝没后 , 不见其比 。来源:知乎日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