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门外燕墩到底是干什么用的?︱燕墩上的乾隆御碑为什么会和天桥西侧的一样?( 三 )





永定门外燕墩到底是干什么用的?︱燕墩上的乾隆御碑为什么会和天桥西侧的一样?
文章图片

02燕墩最早叫烟墩


燕墩在元、明时期叫“烟墩” , 这个烟 , 是烟火的烟 。 它的起源得归功于元大都的设计者刘秉忠 , 他可是元世祖忽必烈身边的一位奇人 , 佛、道、儒三教精于一身 , 尤其对《易经》研究颇深 。 他将道家的五行学说运用到元大都的建设中 , 还分别在东、西、南、北、中五位设置镇物以镇金、木、水、火、土 , 定都城之平安 。 东是神木厂的金丝楠木镇木 , 西有大觉寺的大钟镇金 , 南为永定门外燕墩镇火 , 北是昆明湖的铜牛镇水 , 中间则是当时北京城内的最高点景山镇土 。 是否真有震慑之力 , 咱谁也说不清 , 反正除了神木厂的神木 , 那四样东西一直在原地呆了好几百年 。 燕墩也一直履行着坐镇北京南方的火神祭坛之职 。


当然 , 说到燕墩是老北京的五镇之一 , 近年来也有出现了不同说法 , 一些专家考证 , 除了燕墩为元代修建 , 其他四件镇物至少在乾隆朝之前 , 应该是不存在的 。 即便存在 , 也可能不是上文所提到的这五个 。


实际上 , 这五个“镇物”最早组团出现 , 是出自清代光绪年间李虹若所写的《朝市丛载》 。
《朝市丛载》可谓是清末的一本北京旅行指南 , 全书共八卷 , 分别记述了品级、衙署、斋戒、忌辰、国朝鼎甲、会馆、庙宇、风俗、路程、风暴、时尚、服用、食品、古迹等内容 , 涵盖清末北京生活的方方面面 , 是当时的一本畅销书兼导游词指导书 。


书中的古迹部分里收录的前五首竹枝词 , 正好就是“黄木”(神木厂)、“燕墩”、“大钟寺”、“昆明湖”和“景山” 。 然而李虹若本人 , 可并没有说这五个古迹是“镇物” , 书中介绍的古迹也远远不止五个 。 可见镇物之说可能是看过《朝市丛载》者附会而来的 。


据说 , 1900年以前 , 清廷在燕墩尚有祭祀水火神的仪式 。
清末民初 , 石幢前还陈列着来自紫禁城宝华殿的雌雄“神燧石”一对 。 “神燧石”下承以海南沉香木座 , 高如八仙桌 。 民国四年(1915年)前后 , 神燧石和木座不翼而飞 , 传说是被人盗走 , 高价售出了 。 民国时期 , 墩台四周都是农田 。 日本侵华期间 , 这里被日本经营的“大华火油有限公司”占有 , 燕墩也被圈占其中 。 1937年10月 , 这家公司以“恐燕墩坍塌”为由 , 要将燕墩拆除 。 为此 , 当时的北京《晨报》还组织调查组对燕墩进行调查 。 调查组认为 , 燕墩“其有保存价值 , 亦无坍塌之虞” 。 这家公司怕激起更大民怨 , 才没敢将燕墩拆除 。 1949年以后 , 这里为五金仓库所在地 。


03为什么说燕墩所在位置很有研究价值?

按刚才竹枝词中“正对当年丽正门”来说 , 这里应该是元大都中轴线的最南端 。 我们现在定位的北京城中轴线是从南端的永定门城楼到北端的钟鼓楼 , 然而最新的《北京卫星影像图》显示 , 作为北京中轴线北端标志的钟楼与永定门并不在一条直线上 , 也就是说北京的中轴线在明朝建北京城时就已向东偏移了300米 , 而这300米又正是燕墩与永定门之间的轴线间距 。 由此显见 , 燕墩与钟楼同在一条直线上 , 而这条轴线的北端延长线所指便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发祥地——元上都 , 这一要将两都的“王气风水”连为一脉的设计思想 , 只有刘秉忠这位精通《易经》之人方可为之 。


永定门外燕墩到底是干什么用的?︱燕墩上的乾隆御碑为什么会和天桥西侧的一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