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夫妻扎进深山种燕麦,农民从嫌弃到主动加入

文|李晓芳文章摘要:云南会泽是全国深度贫困县 , 改良燕麦品种是当地产业脱贫的一个主要途径 。 经过几年试验 , 来自北京的专家为当地培育出了适合高寒冷凉山区种植的高产优质燕麦品种 。 去年10月 , 这种高产燕麦品种开始全面推广种植 , 帮助当地农户脱贫 。 这些改变 , 要从三年前的一场试验说起 。云南省会泽县的7月 , 正是生机勃勃的时节 。 山峦绵延 , 农田挨着起伏的曲线层层分布 , 绿色浓郁的苞谷 , 已经长得比人高 , 9月就可以收成;黄色的一块刚收割完 , 农户们正在重新翻松土壤 , 预备播下马铃薯种子 。 但这个夏季最要紧的收成是连片浅杏色的土地 , 种的全是燕麦 。 浅色的燕麦籽经历一个冬春 , 在农田里发芽、抽条 , 长到半人高 , 穗粒饱满地结在麦杆上 , 风一吹便如云浪翻滚 , 碰撞出“沙沙”的轻微声响 。农户们乐于向来客展示自家的燕麦 , 像介绍自己的另一个孩子 。 他们利索地打开堆在家里的饲料袋 , 大手一掏 , 捧出一把已经晾晒好的燕麦 , 或是直接从地里的麦杆上薅下一把果实 , “看我家的燕麦 。 ”一个瘦小 , 肤色黝黑的农户夹着快要燃尽的卷烟 , 笑得露出牙齿 , “今年还继续种!”但就在三年前 , 农户们不是这样想的 。 会泽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的乌蒙山深处 , 是国家级贫困县 。 2013年 , 会泽县的贫困发生率是47.99% , 全县近一半是贫困人口 。 这里山地多 , 不适宜开展大型机械化农业操作 , 且冬季气温能降到零下10来度 , 霜冻多 , 别的地方一年能种两到三季作物 , 会泽一年只种一季马铃薯或玉米 。以前 , 有农民也会在冬季种些苦荞、燕麦 , 但产量低 , 当地燕麦品种亩产只有50到60公斤 , 用闲置的化肥袋装回家 , 一亩地里的全部收成只能装满一袋 。 成熟后的燕麦颗粒小且瘪 , 卖不出多高的价钱 , 大部分被拌成糠喂家里的肉猪 。 那时 , 没人觉得种燕麦有多值当 。而如今 , 被嫌弃的燕麦遍布于农田、谷仓 , 能给村民带来大米、化肥 , 和新房子里的一块白色瓷砖 。 改变 , 要从三年前的一场试验说起 。北京夫妻扎进深山种燕麦,农民从嫌弃到主动加入
会泽县大桥乡的燕麦种植试验田 。 受访者供图一个北京干部如何融入基层王波踩着黑色运动鞋走在田埂上 , 手指拨过在风中摇曳的燕麦植株 , 弯下腰仔细查看 。 他微微蹙眉 , 不太满意 , 去年一些村播种晚了 , 导致收割时间也得延后 。 最理想的情况下 , 燕麦该在5、6月就收割完毕 , 今年一些村组拖到了7月 , 碰上雨季 , 又生虫害 , 损失了不少 。一圈人围在地里查看燕麦 , 没多久会泽方言就脱口而出 , 只剩王波还是一口流利的北方普通话 。 在会泽县 , 提起王波 , 人们更习惯称他“王副(县长)” 。 他今年39岁 , 戴一副又细又长的眼镜 , 头顶有些稀疏 。 他开玩笑地说 , 这三年来头发都快掉完了 。会泽县是中国工程院的定点帮扶县 。 2017年 , 王波主动递交了申请 , “觉得可以做点实事” 。 当时 , 他已经是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的副处长 。 同年7月 , 他到了会泽 , 挂任副县长 。王波此前没有任何扶贫经验 , 到会泽的第二天 , 他就跟着基层干部进村调研 , 一口气跑了5个村 。 随后的三个月里 , 他跑遍了全县25个乡镇 , 牛仔裤穿不到三个月就磨破了 , 现在他只穿运动裤 。在基层看到的情况让他觉得心酸 , “没有想到这个地方有这么贫困的人口 。 ”一些贫困户家里 , 部分墙体已经倒塌 , 几块捡来的木板钉起来就是门 。 没有家具可言 , 一个掉漆的大柜子 , 旁边一张木板床 , 凌乱地叠放一床已经看不出颜色的被子 , 就是一个家庭的全部财产 。 有些房子黑黢黢的 , 没有窗户 , 大人小孩都穿得破破烂烂 , 家里几亩薄田 , 饿了挖个马铃薯 , 在土墙下一坐一天 。扶贫到底要做什么?王波开始思考 。 他发现按照国家脱贫攻坚的评估指标 , 贫困人口的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等等一系列问题能得到基本保障 , 但要想真正富起来 , “一定要想办法带来一个产业 , 帮他们谋个饭碗” 。王波最大的资源是身后的中国工程院 , 他可以帮忙搭建平台、协调专家、引入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 。 但基层比他想象得要实际 。 王波曾试过和乡镇干部探讨 , 想帮忙改进马铃薯等农作物的品种 。 干部们会说 , “这是个好事情 , 但是我们现在更需要一些项目来支撑它 。 ”有项目就意味着有直接的资金进入 , 对贫困县来说 , 这是最直接也最看得见的成果 。王波有过失落 , “专家会怎么想?还没来就先提了一堆要求 。 ”交流磨合中 , 王波体会到 , “扶贫得根据县里面的现状和需求来 , 必须得从地方最需要的地方入手 。 ”2017年底 , 王波到村里了解情况 。 这个村庄平均海拔在2500米左右 , 气候寒冷 , 植被以高山草甸为主 , 当地农户大多以放牧为生 , 地里种的作物也多是提供给牲畜食用的草料 。 当时村里的老支书跟王波说 , 他家养了两三百只羊 , 但饲料不足 , 希望能解决这个问题 。王波是学农的 , 他的妻子更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副研究员 , 是一名燕麦研究专家 。 他和妻子沟通研究后 , 提出了方案 , “种燕麦吧 。 ”王波仔细跟老支书分析 , 会泽本来就有种燕麦的传统 , 虽然种得不多 , 但这说明自然条件上是可行的 。 会泽的传统燕麦品种产量过低 , 可以引进优质高产量的新品种 , 先试种 , 再大面积推广 。 打完籽之后的燕麦叶和秸秆可以作为饲料 , 燕麦籽则作为粮食储存 , 一举两得 。老支书听了很高兴 , 觉得建议很好 。 到了乡里 , 王波一一说服乡干部 , 还特意找农业局、畜牧局的领导 , 让他们跟乡干部沟通 ,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 , 这个乡是会泽县2017年定下的整乡脱贫出列的重点攻克目标 , 乡里的人员和资金都放在降低贫困率上 , 在当时很难分出多余的精力发展燕麦产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