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集中大顺军主力有与满清一战的实力吗?
这个问题属于明末历史话题中比较有意思的一个 ,个人认为甲申年大顺是有资格且唯一有资格与满清一战的 , 明朝中央军事力量已经在内外的历次战争中被消耗殆尽 , 剩余的南方势力不过是土鸡瓦狗 , 大西依然不成气候 , 要到张献忠死后孙可望主政后一系列反思重组后才能发挥出战斗力 , 郑家则由于郑芝龙胸无大志无意争雄天下 。空口无凭 , 还是借具体战例说说这个问题 。 首先山海关之战 , 虽然我之前拿松锦之战和一片石对比 , 略微有黑的意思 , 但老实说 , 顺军在先和关宁军血战一天几乎破城的情况下 , 第二天面对吴、清联军夹击依然给八旗造成13员将校的杀伤 , 一名副都统阵亡 , 这个战绩已经不差了(松锦清方那么大的伤亡其实是断断续续打了很久的原因) , 甚至是入关前几年各方势力对清军打出的最好战绩 , 吴军本部(不是动员起来的丁壮)至少伤亡1万以上 , 战后清军虽然虏获几千匹骡马 , 但是从顺军大将无人阵亡且从一片石全身而退来看 , 顺军和八旗相比在战斗力上略处下风但没有质上的差距 , 顺军最后败亡的结果其实和山海关之战关系并不大 。之后怀庆之战 , 顺军将八旗汉军金玉和部1700人打的全军覆没 , 清廷大为惊恐 , 急调原本打算进攻南明的多铎部西进 , 证明顺军战斗力至少是明显强于八旗汉军的 , 但问题是八旗汉军大举围攻山西时 , 顺军主力在陕西修整没有大规模支援山西战场 , 山西失守后 , 陕西其实已经无险可守 , 这导致之后的战略态势异常恶劣 。 之后顺军在潼关的表现确实就非常差劲了 , 由于面临被清军两路夹击的劣势 , 顺军不得不主动出击 , 结果就是顺军不得不冒着大雪进攻本来就适应冬天严寒的八旗军队 , 结果是己方损失很大 , 而清军损失很小 , 也证明顺军在不适合自己作战环境的条件下强行出击的效果很差 。不过即使如此 , 清军在有大炮支援的情况下依然未能攻下潼关 , 直到顺军主力退走并且守将诈降的情况下才拿下潼关 。 而延安方向李过指挥的防卫战也证明顺军如果处于准备充足的防御状态 , 是有一拼之力的 , 此战李过面对阿济格主力防守顽强 , 八旗将领战死5人 , 更重要的是一直将阿济格拖到年底 , 其实已经是超额完成了既定任务 , 只是李自成选择放弃后继续坚守已无意义才突围撤走 , 之后竟然转战千里重新与主力会师 。<img src="https://picb.zhimg.com/50/v2-f6bf1020dc18a8d54c6b6aaf786763a0_hd.jpg?source=1940ef5c"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60" data-rawheight="481"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3.zhimg.com/50/v2-a0d1b90bb16eb76b3192f176bf732bed_hd.jpg?source=1940ef5c"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0" data-original="https://picb.zhimg.com/v2-f6bf1020dc18a8d54c6b6aaf786763a0_r.jpg?source=1940ef5c"/>
大顺与清军主要战役的交战结果总得来说 , 顺军在八旗巅峰阶段正面对抗的结果在战术上并不差 , 问题出在战略上:1、两次决战山海关和潼关 , 顺军在战略对比上都处于劣势;2、因为1 , 顺军作为略弱的一方 , 反而无法选择防御这一有利于较弱一方的作战形态 , 反而要主动出击挑战清方 。 说实话这不是军事问题 , 而是大顺领导层战略决策的问题 。满清八旗军队在入关时的最大优势在于其中高层指挥官普遍参加过大凌河、松锦乃至历次入关在内的战争 , 比起1640年出商洛山重建的顺军嫡系主力相比 , 在战斗经验和军事传统上恐怕还是要更优秀一些 , 但它的弱点在于洪太时代遗留下来的军队是不可重建和复制的 , 积攒的家底损耗一个是一个 , 是无法和体量相当的势力打持久战的 , 而一旦放手利用汉军 , 很快就会引发满清上层建筑的失衡 。 因此即使顺军战斗力略弱 , 如果能在甲申年附近正确决策 , 并非没有一战之力 , 事实上顺军如果能坚持地越久(而不是像历史上那样贸然发起决战结果速败) , 胜利的天平就会越倾向大顺 。这也是我想说的另一点:有一战之力 , 不代表顺军在甲申年要的选择就正确 , 更不代表顺军在已有的条件下不能做的更好 , 我这里以1649年山西起义的过程作对比 , 阐述一下我对顺军甲申年行动的一些看法:姜镶于1648年十二月初三日举旗反叛后 , 清廷最开始令英亲王阿济格前往镇压 , 认为很快事态就能平息下去 , 阿济格部所领兵力也确实极为强劲 , 包括多罗端重郡王博洛 , 多罗承泽郡王硕塞 , 固山贝子拜尹图 , 镇国公傅勒赫、岳乐 , 护军统领鳌拜等 。 博洛在平闽时自领一军 , 此时却只能给阿济格当副将 。 但建州贵族明显低估了山西人民反抗的决心和力量 , 起义风潮很快席卷全晋 , 朔州、宁武、代州、五台、忻州、泽州、平顺、韩城全部在短时间内减辫易帜 , 清军只能控制省会太原及附属的少数几个据点 。面对危局 , 清廷不得不先后派出梅勒章京俄罗塞臣前往大同支援阿济格 , 令多罗敬谨郡王尼堪同固山额真镇国公喀尔楚浑、辅国公穆尔祜前往太原稳定晋中局势 , 起用吴三桂、李国豪镇压陕北义军王永强部 。 由于京城兵力空虚 , 多尔衮下令谭泰和何洛会平定南昌后 , 即率领南下八旗回京 , 江西全部移交给绿营汉军 。 到了三月 , 入关后从未亲征过的多尔衮本人都坐不住了 , 亲自领兵前往山西 , 攻取浑源并血腥屠城后来到大同城下力图诱骗姜镶投降 , 结果姜镶不为所动 。 为了打破僵局 , 多尔衮不惜重赏 , 将此时坐镇山西的几员副将 , 郡王硕塞、博洛、尼堪全部提拔为亲王鼓舞士气 。 至此 , 除了多铎因为重病缠身没有出动、济尔哈朗在湖南牵制南明主力不便脱身外 , 1649年清廷在山西的军容和1644年底进攻大顺的阵容已经相差无几 。中途由于多铎病逝引发的一系列权利更迭 , 多尔衮不得不短暂返回北京处理政务 , 同时解除阿济格在山西的总指挥职务 , 但山西的清军总数进一步加码 , 固山贝子满达海(随后加封为亲王)、镇国公吞济喀、辅国公巴布泰率领援军进一步缩紧大同的包围圈 。 不到两个月后 , 多尔衮再次亲征山西 , 绝对的兵力优势下山西明军终于支撑不住了 , 朔州、宁武渐次失守 。 由于局势好转 , 同时考虑到两次离开京城带来的政治影响 , 多尔衮最终没有再次前往大同 , 而是在途中就分兵护军统领索洪、署护军统领希尔根增援山西 , 他本人在阿鲁席巴尔台和蒙古贵族狩猎后返回北京 。 回京后多尔衮依然不放心大同局势 , 再次命令阿济格带领固山贝子巩阿岱、内大臣鄂齐尔前往大同前线 。由于围城日久 , 外无援军(事实上山西各地的义军对大同组织过多次增援 , 但由于清军在大同前线的兵力过于雄厚无法突破) , 大同城内终于发生内变 , 总兵杨振威叛变 , 姜镶被刺 , 随后穷凶极恶的满洲贵族对大同百姓除杨振威所属亲信及家属600人外 , 其余投降的官吏兵民全部“尽行诛之” 。 大同失守后 , 清军进一步对攻克的运城、汾州等地屠戮一空 , 虽然山西、陕西剩余的义军依然在奋起抵抗 , 但是头面人物和各地士绅都已被清军的残暴吓破了胆 , 纷纷将义军领袖绑了投降 , 即使如此 , 有组织的大规模抵抗依然坚持到1649年底才告结束 。如果有上帝视角 , 那么1648-1649年山西、陕西的复明军事行动与大顺甲申年的行动有参考比较的价值 。 姜镶起兵后很快就被进入山西的清军主力孤立在大同一隅 , 起义实际上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核心 , 同时陕西王永年也被吴三桂击败 , 没有一个稳固的根据地提供后继支援 。 即使如此在清军四次增兵 , 几乎全部嫡系主力都投注在山西一省的情况下 , 起义依然给了山西清军重大杀伤 , 清军八旗将校在山西战场阵亡29人 , 为清军入关后、大西1651年大规模反攻前单次战役的最高伤亡 。<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d3883410acf49c0e05e52469aa869bd1_hd.jpg?source=1940ef5c"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71" data-raw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4.zhimg.com/50/v2-88a7fe3c47cd77c656167773c053f9bd_hd.jpg?source=1940ef5c"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1"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d3883410acf49c0e05e52469aa869bd1_r.jpg?source=1940ef5c"/>
推荐阅读
- 中年|双牌:启动集中整治摩托车电动车“盔·带风暴”专项行动
- 犯罪|昨晚,兴国300余警力集中统一行动!现场视频流出……
- 美对中国军事冒险可能性大增?美正搜集中方军情
- 农民杀了农民造反皇帝
- 社会|北京部分小区集中充电区缺乏 “电动车上楼”仍存在
- 电力|集中检修 保障供电
- 朔州消防|朔城区消防救援大队集中开展消防安全“扫街行动”
- 电动自行车|广西南宁市多部门联合开展《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集中宣传活动
- 搜救犬|向功勋“汪”敬礼!武汉10只搜救犬集中退役
- 杭州这个“火箭提拔”,绝了